你把视频资料通过网盘或者什么方式发给我吧,如果内容可以,奖金肯定少不了的,也欢迎其他同学继续。
我曾经承诺过参加社区主办的移动测试大会可以获得 appcrawler 的技术支持,所以那个群设置的进群认证是参加 2017 年 MTSC 大会的参会姓名,如果不提供就会被拒绝。appcrawler 自身正在大重构,所以最近不怎么回答基础问题了。社区的遍历方案也越来越多,很多都做的不错也同样的开源的,可以多研究下。
经过社区管理群里面的讨论,大家一致认定歪楼的人是我,所以向大家表示下道歉 @caolanmiao @fudax 。对歪楼和引发了如此多的误解和争吵表示道歉。社区应该是包容和鼓励分享的,需要对分享的行为表示尊重。我已经申请解除自己的管理员权限了,今后就不再参与任何讨论了。如果后面有对我的观点质疑的同学,欢迎上直播来聊。再次对两位同学表示歉意。
结贴就行了,不要删除评论,留着以后做个纪念吧。可能若干年后会有人再来看,去了解当年的人是如何理解测试的。
cay 也已经是我们的讲师之一了,我一直在吸纳社区里面的优秀人才出来布道,想打造一种新的行业气象。
我说了那么多其实也在引导你们去说出更多见解, 我一直担心的是我说的这些会被人当作嘲讽或者人身攻击,或者让一些人觉得需要委曲求全的偃旗息鼓。我把整个事情看成是一场不同理解的辩论而已。刚才别人也在劝我,说虽然我心平气和的去写这些话,去写这些辩论的理由,但是别人却不会理解这是辩论,在别人眼里一些话却容易被人当成恶意攻击,人性总是有弱点的,没有人会真的理性辩论到最后,多数都是有人怀着恨意离开。
鉴于目前已经偏离了辩论的氛围,就不要继续讨论了,改天有机会喝酒再交流。
因为我们的课程太优秀,今天腾讯课堂的人主动找我们申请帮我们免费推广了。社区大了,可能认可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理念的人也已经不是全部了,新注册的人也想了解传统测试理念。so 既然你想证明自己不比朱老师差,那么你要不要来为大家做直播布道解惑呀,我给你开一堂课,免费或者微盈利都可以。
而对于某网红和朱老师,我以前和你一样也是站在某网红这边为他鸣不平,随着对这种人的人品了解和知道更多的真相,我现在反而庆幸当时朱老师拒绝了他去学校忽悠,他不配为人师表。
我自己本来也没什么声望,还曾经被人各种背后栽赃和明面诬陷,相对于声望我更追求真相。我希望一个事情能得到充分的辩论从而让事实越辩越清。在这场辩论中我没有争对错和输赢,尝试说服别人是无意义的行为,人们都是情绪化的。我只是表述我的观点和回答每次的质疑。我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双方的观点,留下一个可以在未来一两年内让时间去验证的帖子。
我说的偏爱实习生的公司包括 BAT,我跟这些公司的人也都聊过, 他们招人已经很难了,不少人已经是开始直接招聘研发去承担和培养应届生了。当然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行业变化,所以我才承担创建社区的霍格沃兹测试学院,以微盈利的目的去培养测试技术人才,解决行业里一直缺乏技术人才的现状。我们也已经答应在学员和公司允许的前提下,把人才推送给 BAT 和其他更多的互联网公司,让他们进行评估和吸纳。
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互联网公司,但是大多数将来都会变成互联网公司。对于仅存的非互联网公司,我的观点不使用,我不敢妄加评论。我承认观点只局限于互联网公司,我代表互联网公司的利益。
我反对那句话,就是因为这句话
现在有太多的人盲目地走在追求自动化的路上,忽视了自身对质量保证意识的全局思考
盲目自动化、研发没有测试思维等等这种论调几乎是大多数行将就木的传统测试工程师的论调,所以我才提醒下。我的观点反而是正是因为没有太多人” 盲目的” 走在自动化的路上,才导致了测试行业这些年被人吐槽,跟不上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和 devops 的路上。反观研发和运维,正是人家在 “没有测试思维” 的情况下” 盲目的 “做自动化,才大大促进了工程发展。一家公司可以基于策略不使用自动化,但是自动化这条路是一定要走的,因为走过了这条路才能发现更优秀的测试思维。如果这句话只是特指那些 “编写自动化测试用例的螺丝钉”,那么就没必要讨论了,我也认可。
屁股决定脑袋我理解,高高在上的人喜欢理论,一线干活的人喜欢用技术解决事情,本来就是两拨人。
利益驱动价值观可否明示?不要阴阳怪气
没有绝对,的确满腹 “测试思维” 的人也能做出很优秀的技术实践。站在发展的角度上,如果一开始一个 “英雄” 在发育初期确定了自己的 “测试思维” 和 “技术输出” 属性配比,那么以后的发展也会受这两个因素影响。除了少数人可以打破惯性,多数人都会走向最后的定型。行业现状你也看到了, 测试思维强大的人一半属于执行力不足跟不上行业发展的人,而技术输出强大的人多数都可以把技术架构和测试思维能够很好的融会贯通起来,还能不断吸纳新技术和新思维。
在一个工作三五年测试思维优秀但技术薄弱的人,和一个工作经验空白但技术根底扎实的实习生,互联网公司多数都会选择用后者来逐渐替代前者。技术优秀的人在工作中补测试思维很快,但是让那些测试思维优秀的人补技术根底的却会很慢。我赞同测试思维很重要,但是支持实践优先。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研发团队和产品团队对测试思维并不感兴趣,研发团队也没有什么 “研发思维”, 这里面只有工程生产力,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正确的质量保证手段。所以这几年研发没学过什么 “测试思维”, 但是他们的 “测试思维” 和质量保证手段却发展的飞快,所以我推崇拥抱技术并在工作中获得最佳的经验指导,锤炼出正确的 “测试思维”
我是有明确反对点的
现在有太多的人盲目地走在追求自动化的路上,忽视了自身对质量保证意识的全局思考,其实所谓技术只是质量保证的一种手段而已,真正的核心还是思想啊
自动化已经是 DevOps 和持续交付甚至是敏捷的基石了,说大多数人盲目自动化只是自己短视而已。就好像《持续交付》那本书里提到的,你越是害怕什么就越要频繁的做什么,以前最难的就是环境部署,所以凭着这套理念才有了部署自动化。
满腹 “测试思维” 的人不见得能做出来什么,但是在一线 “盲目做自动化” 的人却是最容易做出对公司质量保证贡献最大的事情,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各种测试技术创新和优秀的质量保证实践,甚至连研发都能在没有 “测试思维” 的洗礼下去开拓出很多优秀的测试价值点和方法论。所以我想表达的事情不过是落地执行的人在实践中会快速的发展成长,不要蔑视那些 “盲目追求自动化” 的人,他们的测试思维是存在突破性的发展的,这类人才才是宝贵的。其实这几年,淘汰的就是满腹 “测试思维” 的人,晋升最快的就是当年那些 “盲目自动化” 的人,站在发展的眼光上,那些当年选择用技术解决问题的人最后都成了行业翘楚。
我赞同 @fudax 的话,这不涉及情商的问题,就跟开会讨论产品一样,争论就是争论,追求一团和气是会害死公司的。如果因为讨论不过就觉得面子受损破口大骂甚至掀桌子走人,只能说明这个人的胸怀不够不能容人。
所以总结陈述, 我认为 @quqing 的文章是没问题的,我反对 @caolanmiao 的评论观点,我的比喻也是针对这种论点的。
如果这个比喻让人不爽, 其他两位也觉得有冒犯我可以删除并表示道歉. 我心里觉得很恰当, 我也期待有人拿出很好的比喻来回应.
我不让你发是因为人性的弱点。人性是丑陋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坦诚的去接受辩论和交流。对于别人来说是伤面子的事情,他们会产生仇恨和恶意,动不动又要掀桌子走人,这种丑陋每个人都有,所以不要讨论这个事情了。让时间去证明吧。
只是交流下不要误解,这里面不是戾气,而是辩论交流,能够不求表面一团和气说出自己的想法才是可贵的。我以前用武侠做过比喻,“华山派剑宗和气宗争论了上百年,然后自相残杀”,不要重蹈那种覆辙。我推崇的反而是坐下来好好的交流。然后用时间去验证。我刚才提到讨论比较平和的话,我会参与讨论,如果有人觉得不舒服,我就退出讨论了。
既然大家都很平和,那可以讨论,我就怕讨论着又有人过激。
以监控为例吧, 微软那套东西在行业的影响和贡献如何, 有多少家公司在使用?
反而是无数的前端监控、后端监控、crash 监控系统、全链路监控系统被广泛采纳使用,构成了最主要的质量保证手段,发挥了巨大的价值。做这些系统的研发或者测试开发,至少是研发大多没接触过测试思想的洗礼。真正发挥作用的不是什么测试思维、测试思想, 而是工程学和技术。
实践出真知是第一步,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才是第二步。整个行业懂技术不懂测试思维的人可以构建出各种高价值的监控平台,而那些满腹测试思维不懂技术的人占比几乎达到了测试行业的一半以上,他们做了什么?还不是最后变成了被行业吐槽的落后工作模式,并逐渐的被淘汰。
社区很早的时候有一句话在首页:”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本意就是用来明确社区遵从的价值观点,敬畏技术并用实践去打破老派的测试方式、成为测试行业的改进力量。我负责的课程里有一章节是 “质量监控”,就是为了让大家接受新技术并应用到工作中,用的是 ELK, 这个技术栈在很多公司都有落地。那现在我请问下楼主,你文章内提到的 “质量监控 “,可否 show 下让我见识下” 测试思想 “派的技术落地,好让我信服。
当然这个讨论的起因是我发的那个讽刺性的比喻,一个拿着秤砣的中医和一个拿着手术刀用着 X 光的西医,我是认为当一个人用上了对的工具,他自然就会通过实践来获得正确的认知和工程化思维。西医的强大有一部分原因是一开始他们用上了手术刀才获得了全新的认识并用几百年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而那些拿着秤砣的人用了上千年发展出来的阴阳学说最后多数只沦为保健用品的广告,不得不依托于西医的解释才能挖掘价值。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大多数你认为盲目走在自动化路上的人,多数都会走的更远。他们会不断的通过实践来探索总结出优秀的工程思想和测试手段。并积极的用工具改进测试体系,他们比那些满腹” 测试思想 “的人会走的更远,测试思想和工程化思维也会更好。
有句话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测试思想在逐渐的改进,很多技术本身就是就是测试思想的最佳体现。比如流行的非常有价值的移动端和服务端 hook 技术。测试思想是研发和测试都在使用。如果一个人没技术有思想他现在互联网公司基本找不到测试工作了。一个人有技术没思想就如实习生一样还是可以培养的,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宁愿要实习生培养。我几个朋友在这方面做过尝试,懂技术的实习生稍加引导在半年后多会胜过那些满腹测试思想却缺乏技术的老员工,而且表现多超预期。所以技术功底很重要。
你的话是没错的,我也只是借个比喻让大家意识到技术的价值,多些敬畏。
刚想起来以前我也参与过争执,为了避嫌我就不回帖了。如果觉得意犹未尽还想辩论欢迎上直播讨论,以免帖子里各种误会。
这个帖子你别评论了 你们俩气场不对。对于有过争执的同学尽量避嫌吧。
我仿佛看到了同仁堂里的一群人在讥笑协和医院里拿着手术刀和用 X 光的医生不懂医学理论一样.
是的. 做手机实验室需要拆掉电池, 不然长期充电电池就首先坏掉. 几乎一个月就膨胀损坏. 这里面还是挺多技术活的.
如何是自己的学习贴, 写的不完整, 还没准备好分享, 可以临时放到"树洞"节点下. 或者保存为草稿. 只有当你写好了, 你可以再转移到其他节点里
awk 'BEGIN{print 17111412530061758893"\n"2^64}'
17111412530061758464
18446744073709551616
感觉还没到溢出的时候吧. 为什么会重复那. 大家来猜猜.
新版本加了一些依赖. 用到了 jdi 接口. 你把 tools.jar 放到项目的 lib 目录下就可以了.
有创新, 请在你的代码块中注明语法. markdown 语法支持语言标注.
这个会场可以给社区用嘛
注意下格式错误,修复下吧。xpath 的确很多优点,不能不学的 ,这篇科普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