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培训完前端,不做前端,你这不是纯粹浪费时间和金钱吗,看来是你不适合做前端,我有几个朋友培训了前端都找到了工资的

  • 我出 1W 要这人资料和入职公司信息,方便去挖他呀 36K , 我们公司老板就是钱多人....

  • 给你个方向,我朋友 0 基础报班,出来拿 18k

  • 今年 QECO 票价比 MTSC 要贵很多,本来票价不菲,演讲里面掺杂太多商业公司广告,这些广告没有任何技术细节没有太多参考意义,希望这类大会广告占比不要太大了。PS:开头、分会场,会场外充满各种广告,我既然花几千块,起码让我多看点干货吧😩
    大会多一些介绍技术细节,技术运营,落地交流内容,这些更加重要。

  • 最早的几份儿可以造假,大厂的背调没那么严格,但是有的公司确实会要之前所有工作的联系人,分情况,大部分还是没那么严格的,另外一些急招岗一般都会适度放宽,只要你合适。

  • 招进来的人几个月就辞职,你是 hr 你会要这种人?

  • 可惜,帖子被删了

  • 高飞老师丧不丧不知道,时不时在 switch 上打开 curse of the god 还是啥的还是挺积极的😂

  • 现在在做什么?

  • 有在停滞吗?还是说老哥你能看到的是停滞的?去个新点的业务组或是技术架构比较新的团队试试可能有不一样的感受。针对不同业务和不同挑战,优质的团队里应该还是不会缺少微创新的。而且我觉得一个岗位整体的发展与变革,诱因一定不是某一群从业者的想法和行为,而是由外部驱动。毕竟也没有哪个学术大拿,浪费时间去研究测试怎么样怎么样的,这毕竟是一个不直接生产价值的工种。测试的技术发展(前后端运维也一样),一定是外部状态的变化,导致现有的测试手段/技术无法满足要求之后才产生/发展的。而测试这个工种作为技术从业者链条的最底端,在受到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时,大概率是受传导最慢的,受影响最小的。因为岗位本身的特性,所以如果楼主真的对新技术和新变革充满热爱,那么大概率需要比普通技术从业者具备更高的热情和敏感。

  • 贴子内容逻辑没看明白,好像有些些情绪么?
    抱歉!

  • 我是楼主。。。
    我可以弱弱的说,我就是来看看你们怎么回复的么。。。

    我只是对你们几个有点兴趣,想看看你们咋想的,有点好奇。至于大会啊,测试的跟我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然后你们上面说了那么多观点,那么多情绪,没数据啊。不得靠数据来分析未来咋走么。。。靠拍脑袋能有多大用呢。

    最后,我也有问题,我上周太闲了。。。

  • 获得知识越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还是说没多少知识,顺着发展红利获得不错的地位,就觉得自己有很大发言权?

    知识多,不用 “觉得”,这本身就高人一等,毫无问题!就像高考,别人上 C9 就是比你上普本厉害,当然照你的思路,必然有一大堆 C9 的混得不如普本的案例摆出来的。例如:余大嘴跟我同县,高中他上的是二中,而我是一中,我分数比他高多了,但是相比起来我是卢瑟中的卢瑟……不过我建议你还是放大样本量来看比较好。

    高人一等并不等于盛气凌人,一般知识越多也就越不会盛气凌人,怕的就是有人自卑,假想自己被霸凌!

    至于红利,别人搭上历史的班车,你就没搭上过吗,这两年 AI、DevOps 快速发展,你觉得自己 3、5 年之后能通过这班车得到什么呢?你可以钻研、实践,或者去跟风模仿,唯独不能守在故纸堆里,既不愿出来分享,也不满足于别人的论调。

    至于发言权,所有人都是均等的,其实你大可以搞一个 QualityFamily 之类的社区来传播自己的理念,甚至打败这个 “逐渐腐烂的” TesterHome~这压根不是话语权或者公信力的问题,只是个影响力、亲和力而已。

    至于伸手党,什么是伸手党?

    • 社区或者网上有很多帖子讲的清清楚楚的问题自己不去搜,上来就发一个帖子问的叫伸手党;
    • 问了,别人给了个思路或者文章、帖子的链接,自己还回一句 “代码在哪里啊” 的这种也叫伸手党;
    • 别人给了个 github 仓库甚至 docker 镜像,自己构建不起来,连个 “FileNotFoundException” 都不愿去看,直接上来又问 “为啥无法启动啊” 的这种更是伸手党;

    你要是觉得社区的那几个老头子是只会嘴嗨的伸手党,可以挑几个类似这个帖子所讲的东西,你们比一下看谁能先做完并且应用,社区也可以考虑搞搞类似的活动……谁来开盘口,我赌老头子们……没这闲功夫参加😂

  • 跑路还是留守 at 2022年09月15日

    不上不下是阿里 p8 吗,个人发展还是很看老板和业务的,不对劲赶紧撤,亲身经历。

  • '渺沧海之一粟,寄蜉蝣于天地',第一点我是赞同的,
    不过没感觉这和测试圈发展停滞(或者说季度缓慢发展)有什么因果关系。
    发展停滞更多是一个没有找到一个方向,另一个就是竞争吧。
    就好像科技在战争时期是发展最快的。
    计算机的出现给人类指明了一个方向。所以之后几十年高速发展

  • 想都不要想了,简历筛选就过不去,大厂很注重稳定性的。

  • 我四年测试,刚培训完前端,但是找不到工作,转行失败了,最后还是找的测试工作。你在北京吗,如果在北京可以来找我,约个麦当劳什么的,我硬盘里有全套的前端培训资料,我可以给你

  • 只谈涨薪目的不谈自身能力水平是否匹配大厂的要求,老哥们很难给你把关啊

  • 这听起来感觉真的就成了砖工了

  • 只能外派了

  • 又完整看了一遍回答。 我举个手表个态吧,我希望大会能继续下去,哪怕我可能接下去一次都不会到现场听。但 MTSC 对整个行业是有推进作用,我希望它能继续搞下去。

  • 大会讲的并不是大家都能迅速落地的,只是给大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

  • 怎么都不推荐转前端

  • 建议专注某个领域

  • 我蹭公司的票参加过 MTSC 2020 深圳站 和 QEcon 2022 深圳站,我的看法:

    *关于是否参加 *

    1. 如果公司能支持报销,可以白嫖为什么不去?就算全程没听进去,加几个人的微信说不定后面跳槽就有着落了
    2. 如果公司不支持报销,大会 ppt 大多数可以网上可以白嫖,运气好甚至还能嫖到演讲录屏,所以不参加其实也一样是能收获到一些东西

    关于票价
    印象中 MTSC 2020 票价一千到两千多块(没求证,只是印象),QECon 2022 票价三千到四千多块,从绝对价格上看,MSTC 明显是更便宜的,而且自我感觉停下来没有很大区别

    关于自嗨与落地

    1. 各类大会本就是圈子内部交流的地方,打造业内影响力(个人或团队)无论在从前还是现在的大会,一直都是核心目标,其次是招贤,别人不是来手把手指导如何在不同的公司去落地这个方案
    2. 45 分钟的时间别人要把实践了两三年的东西讲完,难道要别人讲这个函数怎么去写吗
    3. 通用 = 不好用,不结合内部基建去做,那才是真正的自嗨(说要什么很通用的方案这类观点的人,我觉得大概率不是高工,思维层次太低了)
    4. 方案都是基于公司内部的基建和痛点,不同公司必然不相同,不经脑子就想要照搬,那问题是在谁身上……
    5. 如果觉得别人讲得不好,就不要参加,如果担心收获不匹配票价,可以等网上有资料再白嫖
    6. 如果觉得测试搞先进技术就是在卷,这种人从本质上就不理解质量保障的内涵,对测试岗位的认知只停留在点点点上,再向其解释其他东西也是无效的
    7. 平台有用无用,除了单纯技术方案外,也很看重运营,这也往往是工具平台团队所欠缺的东西,作为听众要去其糙泊取其精华,做键盘侠

    对于大会的建议

    1. 大会大家都倾向于秀技术,确实很少人去讲怎么落地与运营,这块一直都没听到想听的东西,或许分享者本身可能是一个更加偏向技术的人才,运营由其他同学去完成

    结论
    都到这个地步了,没必要黑什么,得了便宜还卖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