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过滤层(也就是堡垒机)转发请求的情况,通常是考虑到系统安全性问题。具体的操作需要你咨询一下公司做转发时的策略。有些限制的不是很死的策略,你可以直接请求堡垒机发送的真实请求数据,只是中间要经过一些转换,有些转换写的很复杂也不好做接口测试;有些限制的比较死,做了白名单策略的话,你可以问一下能否将请求代码部署到堡垒机中运行。

  • 这是跳槽了?

  • 我在进行远程 WebDriver 服务部署时碰到过这个问题。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计算机图形库不可用。
    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在启动 WedDriver 时,未带上允许使用 GL 库的参数,而你使用 WebDriver 的方式又不是 headless 的方式,所以会报这个错误。
    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启动参数带上 --headless,这个方法我自己没有使用,只是推测的。
    另一个是启动参数中带上 -enable-webgl --no-sandbox --disable-dev-shm-usage。这个方法亲测是可用的,只是理论上应该只需要第一个参数就可以,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报另外一个错误,所以其他两个参数也一并写上。

  • 让开发配合做 deeplink,通过不同的 url 可以跳转到不同的页面。

  • 招人小感 at March 18, 2021

    正常面试不是应该问对方会什么,然后往别人会的地方深挖。
    能挖多少就看面试官的本事了。

  • 可能这就是堕落的开始吧 at February 22, 2021

    这是有 BUG 吧,我没有给这个帖子回复,却已经给我推了三次消息提醒了。

  • assert False not in ["SPA" in i for i in lst]
    
  • 这样的话,就有两个真邮箱了。

  • 因为我觉得,你能不能一直吃这碗饭,除了个人能力之外,运气也占很大比重。
    

    咋说呢,努力未必过得好,不努力应该会过得不好吧。
    所以,能怎么办呢?还是努力吧。

  • 云层的 2020年 工作总结 at January 05, 2021

    平时都不玩,主要还是周末打团。BWL 刚开的时候,五点半开团,两个团本打完基本就半夜了。

  • 云层的 2020年 工作总结 at January 05, 2021

    讲道理,BWL 那会刚复工不久,奈泪还没见着发现时间太不够用,就弃坑了。

  • 2020 总结&2021 目标 at January 01, 2021

    多半是幸存者偏差吧,我说了三年,胖了三年,终于看不下去了才动起来。

  • 其实逻辑很简单,仔细算过的都能得到结果,只是里面设置了一个小的陷阱,如果不细心就会投错。算是一个简单的题目,但是能做到双重过滤吧。

  • 2020 总结&2021 目标 at December 31, 2020

    谁说了真话,和哪个邮箱是真的邮箱可不一样。

  • 我反手做一个唯一处理,投过两个以上邮箱的简历不看。

  • 2020 总结&2021 目标 at December 31, 2020

    感谢关注,今年确实过得很快,不过说起来每年都很快,借用精神骁伙的话,希望大家每天每年都能变得更强。

  • 卡斯大佬厚爱了,目前还是没这个考虑。而且你这个回手反挖的操作也太秀了吧。

  • 加油!大部分公司其实需要的也就是一个低成本的工具人,既然觉得不改变就会沉沦,那就加油去做吧。

  • 今年一月份南琛上传的直播回放里就有 console 相关的界面了,本地跑了一下,加载速度实在太慢就放弃了。

  • MTSC 参会感受 at November 23, 2020

    这个大会是对讲师的一个面试。
    咱们自己面试的时候,多少都会美化一下自己的工作,或者最起码也会把很多问题给隐藏过去。
    讲师也一样,强化理想的丰满,弱化现实的骨感。
    能从中发现新的思路,并且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已经非常好了。

  • 昨天朋友圈和各种群聊里 30%-40% 的内容都是美国大选和蚂蚁金服相关的。
    是真的闲的没事做了,口嗨两句,指点一下美国江山,操心一下马主席又遭难了都能得到巨大的满足感。

  • 自动化测试实践总结 at November 03, 2020

    深有同感,UI 自动化的难点一直都是在实际落地上,从沟通到部署,再到迭代维护,再到如何让它的影响力尽可能的渗透出去,让功能测试同学拥抱变化,让开发同学信任测试结果,中间要做的事,要克服的困难太多了,而这些困难基本都是人的原因造成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大抵如此。

  • 嗯嗯,正常讨论。其实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的情况确实是普遍存在,但是我相信我上面说到的内容,肯定都能在实际中使用到,所以很欢迎有想法,有耐心的同学加入,我这里应该能提供同级别公司里比较好的测试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成长的环境。

  • 为什么这么问呢?
    我特意查了一下算法的释义:能够对一定规范的输入,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所要求的输出。
    来,想象力大胆一点,能减少原系统运行时间的代码修改都算利用上了算法,包括从很差的代码变成一般差的代码。
    这么一说是不是感觉算法可以用的地方还蛮多的。
    举个例子,登录的自动化用例用时是 N,重复 100 遍用时是 100*N,如果你能让 100*N 变成 99*N,那多少也算用到了算法。
    这个例子很粗暴啊,而且漏洞也很多,我随便一写,你随便一看吧。
    总的来说就是希望能写出舒服的代码,而不是单线条的堆砌。

  • 欢迎提出任何意见和建议。
    其实工资这个事,并不是单一维度的能力所决定的,另外可能应试者对于工资的期望会相对企业对于工资的期望来的高些,大厂在给工资方面确实会很大方,这个确实比不了。
    然后对于数据结构的处理经验,可能在理解上会有点不一样,主要是希望能理清楚复杂的页面结构/接口数据等等,然后按照期望实现的功能实现更自由/更方便控制的自动化测试。
    当然,以上是加分项,如果对这些方向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投递一下简历,如果有相关经验更是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