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年之前还用钱生钱,22 年后连钱都不用了,动动手动动嘴教别人如何赚钱,然后收亿点点费用
二线城市的应届生,不能去大厂的,功能测试 5K 或者 200/天,真不如工厂打螺丝送外卖
没年薪 50 万以上,在上海只能算穷人,有一个上海做医美的同学,10 年下来存的钱在二线省会买了 3 套房子,一套给弟弟一套给父母,自己还留了一套,在上海还买了一个小户型,在上海搞互联网的同学早就转行了
非常正确的选择,以前觉得一线努努力能混出来,最后可以在一线定居。后来一线的房价和工作强度叠加经济衰退,普通人定居就是做梦
除了被裁,一般是 3 年,就现在公司从 22 年一直做到现在
用用影刀,你会发现回归测试交给他完全没问题,并且用你们研发的系统的人用的也是影刀
领导干预产品经理的设计,设计得迎合中老年领导的口味,产品设计被客户吐槽造成产品推广未达预期,是产品和研发没做好,得被拉进小黑屋谈话
猎头都是设置的 BOSS 可以设置的薪资上限,实际 20K 左右,甚至还没有
是的,尤其是现在的 AI 大火,市场不需要很多人做测试平台或者工具开发,测试平台交给 cursor 比招专门开发的测试更便宜,测试重心会越来越回到业务本身,结合业务做一些研发提效。
如果继续在测试这条路发展,先搞定面向业务测试,最好能跳槽到供应链、金融、ERP 等这种强关联长业务的公司,做到业务测试打败 80%~90% 的人,再结合 AI 做一些简单开发的活,并且提升学历到本科,刚毕业还年轻,时间还长。
测试工作中不存在缺陷的谬论 ,不可能存在 0 缺陷的产品
面试都是要求每个人都能独立造航母,一问工资待遇:月薪不到 15,完全可以说 java、python、shell 精通,实际用自己会的一门写个算法题就行
除了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其他城市确实都是这样
他的意思应该是现在 AI 生成用例非常不成熟,只有在一些特别公共的地方可以用,比如:在功能上:分页、登录、注册、列表字段查询这些勉勉强强可以用下,在接口上:状态码断言、边界值测试、接口性能测试这些勉勉强强可以用上。这些加起来应该有 20% 左右可以由 AI 技术去自动实现。但是日常工作中,这 20% 的公共特征的用例基本不会去写
其实很多公司都是草台班子,八股文刷了、力扣上的算法题刷了、把简历上写的内容都做好被 care 的准备,有些面试官可能还不如你,能不能过全靠碰运气
现实中,网页翻页功能的用例从来不写 还是可以借鉴生成 Tmind 测试点这部分,然后转换格式为 xmind,就可以跟我们的 xmind 用例转表格导入质量平台串联了
我跟楼主一样在二线,即然选择二线就不要焦虑,只要工资在二线属于中上水平,可以过的很好,没有很大经济压力、家庭也能兼顾。在一线卷死卷活,只要不是大厂,工资可能就比在二线多 30、40%。多的这点钱跟:“早 9 晚 6”、“周末双休”、“没有较大工作压力”、“兼顾家庭” 比起来,其实收益差不多。再就是即使 35 岁测试职业生涯到头,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可以干。
开发如果是容器化技术部署的后端服务,docker 经常用呀,要进去查错误日志、排查服务问题、查测试环境开发提交的版本是否是最新,有时候还要用 K8S 排查问题或者做性能测试时查看节点服务健康度,超过预警阀值会不会触发告警
楼主也可以跟这位小伙子比较下(毕业 3 年,现在 26 岁左右),比他优秀还是比他差一些,有他这能力水平,再积累点业务知识,基本已经超过 70% 的测试了,但是和他差不多的能力的人现在外面很多,再加上这 3 年所有 IT 专业的毕业生,就预计干测试这行的 30% 的毕业生不出 3 年,也能到这个水平,加上这些,你就知道有多卷了
现在 30~35 岁的情况,以前的经历基本不适用了,不如做下沉市场,面向行业,找一些冷门行业,也许还有点机会,之前学习 AI,想着往 AI 行业跳,但是现在有点技术的 AI 岗位,哪一个不是在大厂手里?去大厂做超过 30 岁的大头兵已经不可能有机会了。过了 30 岁,学历、背景、技术能力、业务能力这 4 个维度,抛开大厂的背景,能比 30 岁以下的人唯一有优势的就是业务能力了。
年龄、学历、技术、业务匹配
因为你上了 localhost 的黑名单,要联系小黑子给你开权限
测试之家的前端页面改版安排起,有无私贡献的前端了,还差一个无私贡献的后端接口,现在发文章好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