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国外不见 996,不见 icu 猝死的个例呢,是国内不报导,还是纯粹的国外的月亮圆?内卷的本质不还是僧多粥少,不愁缺人么。然而俗话说得好,贫贱不能移,没本事的人还得在国内苟着,继续卷下去
反正开发找不到工作转测试轻轻松松
原因或许不清楚, 但卷确实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
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力量, 将 追求创新 和 追求稳定 的人, 推向了这么种对立面
真的没有办法来共存吗
把测试行业这个饭碗做大,还怕没有吃饭的地方?
可以借鉴下谷歌和微软他们是怎么进化的~
强烈建议兄台这种劝退的行为。。都转开发吧,跟我竞争的人就少了
做测试死路一条 除了一线城市 其他城市测试岗位少得可怜 薪资就更别说了 早点转开发吧
哎,最近几年都在认为测试领导自己没有上升空间,一般到经理就到头了,然后危机感会导致不断寻求存在感。
所以很多领导其实对年轻人是打压的,比如校招来的会要求严格执行测试用例点点点,要求加班时间,强制驯服性,俗称工具人。
校招降维解决测试能力弱的问题,远景是好的,但是执行下来,2、3 年后还有多少人存留,就很难说了。
现在不比 10 年前了,那时候领导说测试压力小,生存周期长,也就信了。但是 10 几年过去后,测试能力越来越弱的今天,写几行代码都要吐槽内卷,凭啥不卷?
现在可以在匿名区看到各种测试劝退,有多少人是真正热爱测试,热爱质量保证,愿意付出,愿意从国外吸取知识,回馈回来并落地的(而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轻松,不是为了割就菜)?这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自己也是逃兵,我有几年不做测试了,我自己不能改变环境,我只能改变自己。(我自己不适合测试,但是年轻的时候一直都不愿意跳出舒适圈。至少我自己做测试时,确实非常非常舒服。)
我也不是劝退大家,希望真正能有更多真正热爱质量保证的人加入这里,无论是技术、还是方法(比如汽车的软件安全标准)能多深入一些,能站的更高一点,能落地了,能解决核心质量问题。
我个人觉得这里没有一招鲜的方法,也是需要不断学习,至少要理解开发的基本架构原理,才有可能设计偏开发的核心用例。
PS:我去年组里带了个测试,开始在测试那边也是点点点,来我们这里,我跟他说你要学习代码,去刷题,去理解工程部署,未来可以考虑去大厂看看。最近说可能考虑想去读研,我也理解。。。哎。
扪心自问下,测试大佬们的测试团队本职工作搞的咋样?上线质量好不好?搞的高大上东西自嗨还是认可度很高?
确实如此,今年很多算法转了测开,降维打击
分两种情况看吧,一种是一直往高薪方向爬的,另一种是固守自己一亩三分地求稳的。对于前者来说,往上爬就要有相应的能力要求,那随之而来的挑战水涨船高很正常。而后者则是被裹挟的那种,俗话说得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是逆水的水流得太快了,导致这批人靠自己那点微末本事再也跟不上,已有的生活被彻底打破,忍不住骂街了,就是内卷论的由来。人无非是想找个适合自己的活法,仅此而已。
毕竟不是谁都要做那个年薪百万的 top N 么。 40k 已经是很傲视其他行业的薪资了。 在一线城市可以生活的很好了。 即便不是 40k。 30k 都已经是不错的薪资了。 研发中能到你说的那样,或者说能到 40k 的也是少数的。 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只有少数精英才能做到真正的架构师的职位。 大部分也都是 30 来 k 的甚至不到 30k。 只不过研发这个群体本身基数大,所以你感觉很多人都拿了很高的薪资,但是如果算百分比其实不比测试高太多。 当然天花板肯定比测试高这个肯定的。 做测试比研发简单, 只要愿意不用像研发那么努力就能超过大部分同行拿到 30,40k。 这不是很好么, 矬子里拔大个。 而且如果跟对了公司,拿到了股票,工资什么的都是浮云了。
感觉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而且测试可能还是最无辜躺枪的那一个。看看最近几年,各种培训班的火爆吧。培训出了多少毒瘤程序猿?这些技术不精,简历造假的人入不了流,可不就退而求其次,搞测试呗,想想是不是容易多了?测试的经验可比开发好忽悠多了吧。久而久之,测试行业里这样的二把刀 “测试开发” 也多了。可以说,这里面利益错综复杂,不一定是谁坑了谁。总而言之,这个社会对 “原地踏步” 的人来说,很不友好。不管你是早先进场的老测试,还是刚步入职场的新人,保持学习的姿态很重要。
一线城市月薪 40k,一年算 15 个月算下来是 60w。如果说这是业内顶尖的那 5% 的酬劳,说明你的极限也就只能达到这个水平。
这个酬劳换到开发,不至于只有顶尖的 5% 能拿到,做到架构师年薪过百万的不在少数。如果科班出身,本身能力开发和测试都没问题,会选开发也非常正常。
40k 还少啊
不是死路一条,而是如果大家还不折腾,还排斥学习。
知道一点点的东西就觉得只有自己是对的,同时还懒只会吐槽收入低,那未来口碑只能越来越差。
所以说,做测试真的是死路一条
只有我一个测试,我只要不跑,没啥影响。
有人做了测试几年,还像当初那样懵懂欣喜吗?
我为了兴趣做一点技术的东西?很渴望写代码,怎么,你们怕干不过我?你做你的所谓流程推广等等乱七八糟花里胡哨的,都可以啊,你去你做的啊,你这个也可能是对的啊
没太大意义,希望和我一样的人看到,测试重复性这么强没有任何技术性而言,我做起来真的他妈一点一点意思没有,我纯粹为了吃饭,我觉得这个世界上但凡做了很久点点点的这个动作都不会得劲,我只是喜欢写代码,没有对或错
@ 孙高飞 突然想到今日头条的一句话 “context not controll”,我感觉这个帖子的负能量并没有这么大 . 如果内卷是个客观存在,说两句抱怨的话也什么呢?本来什么左移,右移让测试的工作量增加了也是确实存在的,但是产出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计算到测试身上,辛苦了,累了有点小抱怨,人之长情。其实测试工作现在确实有不同的分工了,比如你说的你做什么效率工具,这个其实已经和通常意义上的测试工作已经很大不同了,这个就是个开发或者产品的工作了。所以你们的 context 说到底是不一样的, 你要招的人也和大部分的测试人员的技术能力不一致了. 如果非要说你用了这么多技术就觉得题主观点就有问题,我觉得也对也不对,对的是从你看到的点来说你觉得你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不对的是你说的点可能和题主想要的意思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就来了一通篇大论,关键是我看完并没有读懂你要表达的意思,你的重点是什么?你想要传递出来的信息是什么?然后看完 我们真的知道测试行业的内卷是什么吗?这篇之后,还是不知道测试行业的内卷是什么吗? 可以说得明白一点吗?
测试那么讲究左移右移怎么不直接转开发算了 要不然什么都是半吊子 做尴尬
其实感觉所谓奋斗的人栗子都举错了,什么班级倒数第一……
测试是职业
大部分奋斗的成功人士只是起点是测试。转开发,甚至是管理后来谈测试应该怎么怎么样。
有种唐家三少版权的感觉。
我还是觉得大家有能力有天赋的多学技术转行开发,运维,为啥有能兼顾开发运维的能力还来做测试的活,赚测试的钱? 转行拿高工资不香吗?
同理,没技术方面深耕天赋的,看看能不能转管理转产品。全栈了的就转架构师,总监多好。
我觉得测试缺的不是 40 岁以后的路子,而是怎么真的做好一个测试,公司认可的测试。 我担心的不是 40 岁找不到能做的工作,而是 40 岁后没有公司要测试。
好怕一个需求不清晰的世界,竟需要测试去一切……
最后希望我 40 岁之前能找个每个岗位都能认真做好自己工作的公司。
产品质量不仅仅局限于测试的工作了,左移右移不过是其中的手段罢了。从最开始的需求 battle,开发系分,提交测试,到最后的产品上线,监控,在拿数据去反推产品。这些个方方面面都有测试和开发的身影。测试工程师最开始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后来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最后又回归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件事,站在不同的维度,宏观和微观,不同的角度,得到的结论是截然不同的。大家看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这篇文章没有?还有《算法即剥削》。从技术的角度看,建立外卖平台,用算法提高生产效率,创造价值,有错吗?KPI 完成了,大家分奖金,不香吗?技术人说,我不过是个打工仔,完成老板的要求而已。那外卖骑手怎么看呢?我相信大家看过这篇文章,就有自己的看法。我与大佬的观点区别在于,他是以一个行业从业者的维度来解释当前行业环境的合理性。号召大家把蛋糕做大,去扩张。然而这个蛋糕在我看来还是在一个很小的维度,开发,测试,运维,在这样的一个框架内,大家内卷而已。测试人说,我们要左移要右移,去抢开发,运维的活儿吧。开发也说,我们要全栈,运维也说,我们要自动化,要大包大揽。技术的圈子,在我看来并没有突破。只是从个体的角度来说,他全才了,相对来说收益提高了。拔高了他这个群体的标准要求。可以对比一下 10 年前和现在的行业门槛,这年头不会写两行代码还敢撑自己是个测试?你可以解释说,这是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的车轮从不因个体的抗争而停摆。但是放在宏观的角度,这就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还用外卖骑手来举例,终有一天,算法会将骑手的时间压缩到极限,人工再也不可能完成这样的要求,人工智能取代人力是大势所趋。那么这些被榨干了的骑手何去何从,有人 care 吗?某一个倒数第一嫉妒尖子生,可以解释为个例,但是倒数第一太多了,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这个桌子就有可能被掀翻的问题。因此,外卖行业要被监管,算法要被约束,技术和人性必须要有一个平衡点。
测试人其实是一个很独特的群体,通常看来,这个职位不生产价值,而是通过 QA 来减少 bug 造成的价值损失,形成一种测试越给力,就越没有存在感的表象。于是大佬们开始行动了,通过左移和右移,实现自己的角色转换,但是这一切的大前提,是你的测试能力本身是过硬的。而不是说,你连基本的测试都做不好,而是先要靠代码,算法,linux 等运维技术来获取一张入场门票——老板在各种技术大会上看到了大佬的演讲,于是要求人力部门:以后我们招 QA,就按这个标准招,不会代码的不要,不会 xx 的不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 “面试造火箭,入职拧螺丝” 的现象。活儿还是那个活儿,但是测试人不得不花大价钱参加各种培训,去提升获得岗位的机会。这里面有少数人天赋异禀加后天努力,可能成为了大佬,大部分人不过是苦苦挣扎在这个行业混口饭吃。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内卷的体现。
看了高飞大佬的专题了,个人表达能力欠佳,不敢原贴对线,此贴也是多次思绪被打乱,显得语无伦次。其实我们争论了半天,不解决任何问题。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提高自己的水平,去争取成为那 20% 的大佬,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从 80% 的平庸测试人来说,或许需要一个契机,去推动国家力量出台相关政策,规范行业的发展。这一天可能会很漫长,但是作为平庸的大部分人群体,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