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美做测试的一天 at 2025年06月06日

    再补充一个,就是社区里目前发技术的,还挺多是 “圈地” 的(这里没有绝对的意思,防止语文不好的人误解),你总会在最下面看到自建的群或者其他什么链接。
    表面是为社区发技术贴,其实是榨干社区最后一点价值,引流些人。
    个人感觉发水帖更多是社区的真情流露😈 😈(我是水贴大户,不过以后不会发了)

  • 不是,只是不写水贴了,我专心写我的小红书

  • 这几天都在听,还有丁真的 SmokeMan 也不错

  • 你的技术热情和持续改进的思考值得赞赏,但属于南辕北辙,陷入了"技术完美主义"的陷阱

    • 第一,追求大一统框架反而会增加复杂性,就像想把螺丝刀、钳子、焊枪合成一个工具,结果可能哪个都不好用

      • 试图用一个抽象层完美适配 Web UI 控件交互、HTTP API 请求/响应处理、移动端 (Android/iOS) 特有操作 (手势、权限、通知、应用生命周期等),会导致这个抽象层变得极其复杂和臃肿。你需要为每种测试类型定义通用接口,并在底层实现差异巨大的适配器。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易出错的设计和高成本维护负担
      • 当 Web、API、APP 任一端的底层技术发生变化时,你都需要修改这个统一的框架。一个地方的修改可能会意外影响其他类型的测试,调试和回归测试成本极高
      • 使用者需要理解这套庞大的通用框架概念,才能编写特定类型的测试,增加了上手难度。维护者也需要精通所有领域才能修改这个 “巨无霸”
    • 第二,AI 生成定位看似美好,但实际应用中元素动态变化会导致维护成本不降反升

      • 元素属性模糊、页面结构变化、存在遮挡或动态内容时,生成的定位器不稳定或易失效
      • 当 AI 识别失败或给出错误/不稳定的定位器时,你仍然需要人工干预去修正
      • 当测试失败时,排查是定位问题、AI 模型问题还是应用逻辑问题会变得困难
    • 第三,平台化建设容易陷入功能堆砌,反而偏离测试本质

      • 构建一个功能完备、稳定、易用的自动化平台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程,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会消耗巨大的开发、测试、运维资源。你预计的一年时间可能连一个基本可用的核心版本都难以完成,更别提达到 “全栈全业务全场景” 的目标。这容易变成一个长期投入巨大却难以产生预期 ROI 的 “黑洞”
      • 市面上已有非常多优秀的开源和商业测试管理、执行、报告工具,完全自研所有功能是否必要?能否基于现有工具进行集成和二次开发?
      • 平台本身也需要持续开发新功能、修复 Bug、升级依赖、保障安全性和性能,这又是一个长期且沉重的负担
      • “让更多人参与”,目标用户是谁?是业务测试?开发?PO?不同角色需求差异巨大。一个试图满足所有人的 “全栈全场景” 平台,往往谁也服务不好
      • 计划投入一年时间做重构,这个成本可能远高于收益

    我建议你最好拉你们产品经理进去讨论,别让技术思维完全主导了需求定义阶段
    你们需要有跨角色协同验证,否则投入产出比严重存疑,风险巨大

    你这里的槽点太多了,再说都可以写篇水帖了
    最后
    测试架构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在满足业务需求和质量目标的前提下,保持足够的简单、灵活和可维护性,并能快速适应变化

  • 多关注业务盈利走向,如果不是本科记得提升学历,埋头技术是过去的玩法,现在不适用

  • 大家打算多少岁躺平? at 2025年05月30日

    虽然但是,我现在就在躺平呀😈 😄 ,每天坐到五点半,工资又到手了😈 😈
    等 70 岁后退休了

  • 区块链现在关联的都是 xn 币项目的吧? 不太懂,有老哥在这一行,都是远程上班,他三年已经换了三家公司了,貌似挺灰色

  • 面向盈利业务作为技术导向,就不会走歪

  • 大家今年涨薪了吗? at 2025年05月28日

    很正常,互联网的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 某达、某马都有开设,不知道你指的大机构是哪些?
    而且伪造就业率和创造需求焦虑不是搞培训班那帮人的特长吗? 培训的逻辑是什么火就整什么,这样能最大限度揽到生意,你这是用打工人的思维去思考了

  • 测什么业务的?

  • 社区过时了😈

  • 找实习要分春招和秋招,春招都过了很久了,现在没有实习生的坑。我建议你七八月再集中式投递,当然现在投也没差,说不定能捡漏

  • 大家有遇到这公司吗? at 2025年05月27日

    一般是这样的,业务这边需要人,然后人事就上报,上报同时也在招人,最终你面试通过后,你的期待薪资和要求也上报给老板了,老板忽然改变主意了或者他那一刻心情不好,你就黄了

  • 遇到对应的问题去看才有用

  • 我这里主要是想让应届生们小心 B 站、知乎、公众号弹出来的培训广告

  • 练鸡器时,得穿着祖师爷的战衣

  • 感觉你之前的测试路太顺了,才会有这种疑问

    1【独立测试后端接口,再联调测试前端?】
    过度理想化,接口测试通常只能覆盖单一层面的正确性(如参数校验、状态码),但无法验证业务场景完整性

    • 前端可能组合调用多个接口完成一个业务场景
    • 用户的操作可能以后台未预期的方式组合了多个接口调用,导致后端接收到不常见或未处理的参数组合
    • 前端在展示数据时,依赖了接口返回的某些数据结构或字段,但这些依赖并没有在接口文档中明确说明,这导致后端修改接口时可能导致前端展示错误

    2【测试人员提前编写接口自动化用例是否实际可行?】
    接口文档就是渣男,实际中接口文档都是这样操作的

    • 文档先行但实现滞后
    • 实现先行但文档缺失
    • 文档与实现并行变更

    3【提测前介入自动化用例设计】
    需求文档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因以下原因频繁变更:

    • 业务方临时调整规则
    • 技术实现时发现原设计不可行
    • 跨团队联调时发现字段缺失

    个人建议先把测试用例写好,把测试前置条件需要的物料准备齐全,再做后沟通才是真理。至于自动化,它真的就是项目成功发布后,无重大功能漏洞才去写的。

  • 系统发版时间 at 2025年05月23日

    还能咋办,骑驴找马跑路呗,不要以为年轻就可以挥霍健康,不值得

  • 同感,其实物品这种我更倾向于便宜打包卖出去,除了电子设备和衣服
    但是熟悉的环境、熟悉的朋友、熟悉的烧腊店我会开始舍不得。

  • 如果,我说的是如果,你想进国企或者考公,里面有个东西叫职称,可以用得上

  • 这家公司的业务性质貌似也是需要出差的,涉及到政府业务的,很多时候都是要去现场调试

  • 现实还是残酷的,就这个【因为是专科】,boss 在规则上就把你过滤了,导致就算在 boss 上发起对话框,HR 也是看不到的。在 boss 上设置下公司类型(天使轮、公司人数少的)试试

  • 首先 你这个年龄和工作时长,最好就是投管理岗,大头兵一般都会在一面被刷 (原因是一面的面试官,通常都是比你年轻的,我想人性都会是选择比自己年轻的)。

    其次 想去一线大厂估计得看你之前的业务,看最近有哪些大厂在往这个业务方向新开一个项目,这样才有机会。

    然后 二线或者小公司除了大量海投搏概率外(有些就算你面成功了,薪资你也谈不合),个人觉得没什么好的办法,毕竟你也没人脉找关系内推,至于提升技术,这个是悖论,你这个年龄段的,现阶段招人的游戏规则,都是别人都要你有项目实践经验的技术,所以你除了不断去总结自己以往的业务和技术沉淀外,其他再怎么学其实作用也不大 (个人看法,或者跳出当前的界限,去学一些偏门点的知识,如槽神转到影像测评)。

    最后就是少看点幸存者偏差,如果真的好找,你也不会在这里发贴寻求肯定感了,现实情况就是难找难进。放低期待,疯狂海投,尽人事,其他看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