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回滚还是有效的,CTRL z 永不退役
声明:以下都是我的臆想,请勿参考
首先这个是个接口,然后 jmeter 可以调用,且允许我们忽略环境影响,之后我们准备 10w 个图片,运行此接口(算法)来进行处理,最后掏出计算器拿 10w/运行时间,就分析出来啦
你以为测试银行项目就稳定了?那你是做人力外包?还是项目外包?还是正式工?
真正稳定些的应该是银行内部正式工,不过现在很多也是以内部外包的形式进行。如果你认准了就是想进银行业务,你可以先找个银行的人力或者项目外包进去干,干个半年一年的学会业务了再去包装下找找那极度稀缺的正式工;或者,莽就是了
有个监视器叫 jp@gc - Active Threads Over Time 可以监控在运行线程数,你可以看下实际的在线线程数是多少
还有,下次优先放下结果图,而不是这玩意
看了一圈,还是那些话,还是那些角度
可是在我看来,什么技术、什么年龄、什么学历其实都是虚假的,由始到终其实我们都只是再和 HR 的脑子竞争罢了
我们自己看到的那些很多都是自认为的指标点,可是在公司和 HR 那里真的是如此吗,谁 tm 知道呢
蚂蚁永远不知道山坡顶峰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他们只是看到了下一个属于自己的落脚点,并为此高兴罢了
只能说这开发商错过了一次大机遇啊
想起来上家十人团队做的数据库,然后莫名其妙就开始鼓吹大模型,堪称无缝衔接
首先,你现在学了肯定会遥遥领先,即使只学了 1 分钟!至于后面有没有用,你自己心里也有数,咱可没有说鸿蒙 ** 安卓啥啥的
当 p50/p99/avg 的差距都过大时,本次测试结论参考性是不是就会下降,场景构造是不是就需要进行一定的调节或者分裂细化
我这边也出现过
这边同样的流量,进行性能压测,比对 p50 和 p99 的数据,但是差距大于 20%
也可能是遥遥领先云
别给我封了就行
你领导肯定是在哪看到个帖子或视频就拍脑袋让你们来做这个东西了,他可能连 AI 的全拼都不知道是啥;
如 #1 所言,你如果真能在 AI 做出来突破性或者有深度的东西,何不去做 AI 呢,还干啥测试
如果实在要做的话,我更倾向于穷举法提高自动化,无论是自动生成还是自动辨识执行啥的
回复,我这看是必现的
在社区页面查看显示最新回复人,点进去后未展示该人的回复信息,也无 “审核中” 的字样
在消息中心有点赞等提示,直接跳转进入后未展示该人的点赞信息,点赞数也未 +1
你的前提有点多
我最近整了个 100 行代码的自动化框架,支持参数化/全家配置/分批执行/邮件发送/报告美观等等等,你有没有兴趣了解下
Base
还得是王老师啊,顶!
老兵,走好
主打的就是精准
丝毫不妨碍我挣这 3158RMB
变相提高了测试的性价比
已经卸载了 没法玩
所以,你说了什么。
我的元气骑士前传都快一周了,问题还没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