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好像市面上缺少自动化测试的低代码测试框架

flyfisher · 2025年08月06日 · 最后由 Jerry li 回复于 2025年08月21日 · 8362 次阅读

市面上的自动化测试框架主要是 2 类。
第一类底层的 SDK,如 selenium、playwright,需要测试人员精通一门编程语言,有这水平的自动化测试人员都被老板拉去搞开发岗了。
第二类是封装好的工具,例如 APITest 平台,适合不懂编程的人使用,能力受限工具平台,遇到一些特殊场景时又不能扩展。

有没有第三类,介于两者之间,既能像平台工具那样封装大部分自动化测试能力,满足日常需求,又能预留接口让测试人员扩展?测试人员懂编程时,自己写点小脚本增强一下,不懂编程时,让开发来帮忙写。

共收到 24 条回复 时间 点赞

RPA 类的平台、MeterSphere 类的平台,现在有很多了,都是低代码,只有内置组件不满足才会需要写组件

2楼 已删除

httprunner,httpfpt...

了解一下 robot framework ➕ selenium 或者 playwright, 自然语言描述就贴近低代码, 另外也有扩展的能力和空间。

dun 回复

MeterSphere 支持自定义编程,挺好的,但是这种 saas 系统内的编程引用三方件类库又很困难

Jerry li 回复

你这个组合就是我想要的 robot framework +bdd,既能自然语言级别的低代码,又能扩展编程。恕我孤陋寡闻了,哈哈,多谢大神。

wu-clan 回复

这个功能单一,有点原始。。。

低代码/无代码 - 这本身就是一个噱头。即简单(不需要写代码),又复杂(能表示现实世界),怎么会有这样的东西。

我们开发软件不就是在封装底层的复杂操作吗,封装的水平和程度不同而已

Jerry li 回复

rf 难用死了,维护成本高、问题定位速率慢、还一堆兼容性问题,搞多线程还会像 jmeter 一样卡界面😅 ,我们之前团队架构重组,从其他部门接了十几个项目,自动化全是 rf,我全重构成 unittest、pytest....

Jerry li 回复

安装使用了一下,SeleniumLibrary 所有内置关键字(如 Open Browser、Input Text、Click Element)均使用英文命名,无官方中文关键字版本,需要通过英文关键字 + 中文参数 + 自定义封装‌ 实现中文协作,中英文混杂,看着难受。在中文环境推广不起来。

homin 回复

你们用 rf,是用英文关键字写用例的吗?

flyfisher 回复

robot framework 框架 5 年前很强大,现在互联网技术迭代了很多次了,继续用 robot framework 个人感觉有点原始,总不能几年后还在 robot framework 为主吧,老项目可以用,新项目还是建议用新的主流框架。现在大部分还是 pytest、playwright(高级一点的可以用 playwright MCP)等

flyfisher 回复

你们要用纯中文来写用例吗?一种可行的思路是把英文的关键字都用中文封装一遍, 自己评估一下吧

homin 回复

楼主的需求是要低代码,所以 RF 在方面是满足的。 至于性能,多线程,兼容性之类的, 要楼主自行判断和评估。
我们这边几十个人的团队,用了五六年 RF 问题也不大。

flyfisher 回复

做好字段映射关系,英文全部映射成中文关键字,然后中文去维护就行

Jerry li 回复

多谢指导,就是想要这样,中文关键字低代码编程,用例干啥的一看就懂

也试用了一下 Behave,可以将关键字封装得更通用一些,参数化比 RobotFramework 做得优雅一些,RF 的 XPATH 放在用例描述中,自然语言和技术语言混杂,看着头疼。
下面这个例子是 Behave 的封装:

我觉得要是做出来了,肯定能大幅提升自动化测试开发效率

试一下 Airtest 这个软件吧,既可以支持画面截图进行点击操作,也可以用 xpath 定位进行点击输入这些。而且提供了录制功能。有开发稍微提供一些操作模板的话,没有编程技术的同事也能做一些流程相关的事。

flyfisher 回复

RF 也是可以放在 keyword 那个层级去定位元素的,不建议直接在 test case 级别直接写。 这块完全是你自己可以去掌握。

Jerry li 回复

我之前的团队也是想低代码甚至 0 代码搞自动化,想质量部门测试人都具备自动化测试能力,我之前还从 0 到 1 搞了套纯数据驱动的自动化框架,编写 excel 用例即可自动生成自动化代码,底层用的是 unittest,但最后发现这些框架在执行阶段各种坑,整个执行周期甚至高于 unittest、pytest,特别是用例设计问题定位问题分析,按我现有的理解,能劝几个回头就劝几个吧。
要想推广至全平台,规范定义、技能提升、技术培训也是一个好方法。

homin 回复

这个其实还是要看团队的情况和选择。 有些团队成员的代码能力达不到预期的话, 直接写出来的代码也很难维护,反而这种搭积木式的用例会更适合。

homin 回复

对于懂 Python 编程的测试团队,pytest 无疑是合适的,不用再搞自然语言关键字。对于没有编程能力的测试团队,自然语言级的低代码是必要的。

低代码的自动化不是很适合 coding,稳定期另当别论。我之前的团队搞了 4 年低代码,功能太多,P0 场景覆盖搞了 800 条 case(APIAutomation),后面升级了一次接口版本,调试成本根本兜不住。需要寻求一种低成本的自动化方案,决定用低代码自动化测试低代码(考虑过 UI 自动化,录制脚本,但是后期即将要做的前端性能优化,这个方案也不可行)。如果你的低代码内有流程引擎,可以考虑用低代码自身测试低代码,配置触发器,设置业务逻辑,在流程内把所有节点放上去,最终校验数据、流程日志即可。这个方案最为简单,从原来跑一遍自动化需要 20 分钟左右,降低到了 5 分钟覆盖

我们之前也想过用同一套 RF 去做 API 的测试,但考虑到 API 其实涉及很多数据的传递, 组装,验证,是不适宜用自然语言去处理的; 而且 API 本身不怎么涉及业务流程,自然语言的优势也发挥不上来。 所以还是采取 pytest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点击这里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