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敏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绩效季,几家欢喜几家愁。我其实觉得一线员工还好,只需要关心自己的绩效就可以了。对于我们这种一线 tl,又要关心自己的绩效,还要关心团队每个同学的绩效。对于一线员工来说,绩效是自己的,好也罢,坏也罢,都代表自己过去一年的产出。而对于主管来说,整个团队绩效都是你的,你要对团队成员负责,要帮助他们拿结果,也要帮助他们成长。这个就不是一两个礼拜的事情,而是一直贯穿在工作中的事情,从上一个绩效,到下一个绩效,这是为了让成员拿到绩效的时候,没有 surprise。
没有人喜欢惊吓,特别是在绩效上,谁都不想辛辛苦苦一年,结果绩效不理想。大家都是成年人,对自己的绩效是有预期的,在长久的时间里,较少的目标沟通、结果反馈,会给我们一个假的表象,好像老板对我还挺满意,年终不至于太差,结果到了年终一对焦,发现做的不符合预期(方向性或者深度厚度等),
我们心里肯定会非常抗拒,说我做的不好,没有达到预期,那为什么项目阶段没有反馈?到年底了反而给出结论:不符合预期,我们很难接受这种结果。
所以作为主管来说,在最早期定下 kpi 或者 okr 之后,就要定期和成员进行 review,方向偏了纠正回来,方向正的继续赶路。做的好的给予正向反馈,增加信心和成就感。做的不好的,要给予一定的压力和鞭策,当然总体鼓励多于批评。
同时,也要让成员知晓,具体在哪些方面做的不到位,偏差预期之类的,同时也要在月度或者季度绩效中明确体现,帮他做好预期管理(就是打预防针),也让他明白这个目标的重要性。这样在年底绩效考核时,不管是 325、271 或其他类型模式,也都有理有据。
在 review 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模棱两可,要给出明确的方向和态度,别让他困惑。当然你也不能给他太多这样的信息,比如你做好啥啥啥,肯定绩效好,肯定能晋升,诸如此类的承诺,其实非常容易成为惊吓。
一般管理过程做到位,其实到了绩效季,也不会有太多冲突。但是很多主管往往都会非常忙,忽略了平时的沟通,或者沟通的不够艺术不够到位,导致了一些惊吓的 case。那我们在和团队成员谈绩效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首先第一点,我们要明白,绩效管理或者 okr 管理,它就是一个组织管理工具,它是为了让企业,让组织更好的成长。所以作为管理者,你自己要信这套管理工具。
很多管理者是从一线员工成长过来的,他自己在一线员工的时候,对这种绩效管理就不屑一顾或者嗤之以鼻,认为都是 pua,成长为管理者之后,如果还是这种心态,那么他怎么去说服自己的团队成员呢?我记得老板说过一句话,说管理者就是每天早上醒来先给自己画一张饼吃饱,这样才有精力和希望,才能去说服别人。
所以作为管理者,要理解绩效管理工具的意义和对企业的价值。比如公司规定团队必须有 5% 的淘汰率,相信这背后肯定是经过非常多的数据论证的,可能不太科学,但这就是公司的制度。尤其是绩效考核,如果大锅饭反而是最大的不公平。
先想一个事情,我们打绩效的目的是什么?每个团队管理者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人可能是赏罚分明,有些人可能鼓励为主,有些人想雨露均沾。
但是总体原则应该是:
1、要明确什么是我们想要的,什么是我们不想要的,这个不能含糊。
2、结果导向,为结果买单。
3、持续激发员工成长,这里不止通过奖励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惩罚的方式
4、做的好的人要得到对应的回报,做的不好的人那就对不起了。
5、面向未来打绩效。
只要我们坚守这 5 条原则,我相信这个公平公正性应该不会差太远。当然在真实的打绩效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难题,比如:
1、大家都做的不错
2、业务机会
3、救火队长
4、核心能力
这种情况其实应该是大家都做的很辛苦。特别是在非常快速的创新业务里,每个人都 996,007,都辛苦的不行,获得的结果又都差不多。然后忙了一年,都想有个好的收成。做为团队管理者,给谁差都不好。这种情况怎么办?
首先,在主管心里,无论怎样都是有排名的。先把排名写下来,然后根据排名分析出来不同的维度,去掉主观部分,留下客观部分,再根据不同的客观维度,套在团队成员身上。然后再次进行打分,得到更客观的排名。
业务机会应该有两个,一个是业务,一个是创新。首先,我们不能把技术同学的绩效和业务强绑定在一起,在公司中,不可能每个业务都好。如果只有好的业务才能拿到好的绩效,那差的业务或者暂时前景不明朗的业务不是完全没有人做了?主管心里要清楚,总得有人做脏活累活,要给予这些人肯定。
然后关于创新,我们一定要坚持鼓励创新,但是创新是不是一定要拿到结果?这个从我自己的角度,我认为成功的创新,我们需要加大激励比例,对于失败的创新,我们客观分析过程,也客观打分即可。
在团队中,难免会存在这种角色,项目告急,突发需求,外部请求支援,这个时候救火队长就要奔赴前线了。但是其实对于这种角色来说,他救火救的越多,由于一直在不同的业务,不用的技术架构中支援,没有一个长久的沉淀,也很难做出出色的成绩。
如果团队中这种角色一直是某个同学来做的话,那就是团队管理者的问题了。在和团队成员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既有长期目标,又有短期目标。长期目标要少而精,持续投入可以取得结果。
在团队构建时,每个阶段对于成员技能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在某个特定阶段,就是需要某种核心能力,那么在考量过程中,确实会把这种能力当成一种参考标准。
所以要经常组织内部技术分享,培养团队成员具备不同的核心能力,对于各阶段的突出的成员要给与认可。
为了客观了解团队成员做的事情,除了平时工作中的观察外,还需要对合作方、客户进行了解,得到一个 360 度的评价。除此之外,也需要员工做对应的年终述职,总结这一年的亮点和不足。
这一阶段其实你心里对团队成员已经大概有个分数了。如果日常的沟通足够到位,其实并不再需要这个环节,但是为了避免 surprise,建议还是聊一聊的比较好。这个沟通,可以理解为预期管理。结合各方面反馈,让团队成员对自己也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也可以更加合理的自评。
我们打分的整个周期,是从上次绩效到这次绩效,通常是一整年,所以要结合这一整年来看。有些人会以为上半年不重要,下半年绩效的时候冲刺一下就可以了,这个其实是不对的。持续稳定的输出,才能有好的绩效。
针对整个周期的产出,需要有数据或者案例支撑。这些产出也是符合目标设定和管理预期的。同时,也要看整个过程,如果过程中大多数东西都是借助其他同学完成,这个结果理论是不能算作自己的产出的。
遵循前面讲到的 5 条原则,该打差的要打的下去手,该给好的,也不要吝啬。
沟通的过程一般分为 4 步:
1、开场
2、员工自评
3、主管反馈
4、对焦共识
沟通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策略,比如:
1、要公平公正不夹个人恩怨,即便沟通过程中被录音下来,公布给大众也没有问题。
2、要倾听对方,尊重对方,建立链接和共鸣,同时也鼓励员工提出反馈。
3、先肯定再说不足,明确要和不要。
4、要把结果,能力,态度要分开来讲,谈结果的时候就是要结果,什么等级要拿什么样的结果,结果不达标就是差,没得说。
5、如果确定要打差的绩效,只要强调 3 点做的不好的地方即可。
对于不同级别的员工,不能等同对待,一定要切记,不能拿高级别成员能力来要求低级别的成员。
不要被一两次的绩效牵绊住自己,职业生涯很长,我们要做面向未来的绩效管理,而不是抓住过去不放。要充分总结过去的亮点和不好的地方,在未来,好的更好,差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