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 38 岁高龄,我没有楼主所说的困扰,学习热情和当年在学校比有增无减。可能跟个人性格有关,当我把一件事情/技术点弄清楚的时候会特别有成就感,渴望能够搞明白任何技术相关的事情。有点那种 “渴求知识、追寻真理” 的感觉,并且一直不满足。只是工作当中要产出,下班要带娃,很多东西没办法深入去学习。
08 年开始工作,其中有 9 年在银行(乙方 5 年,甲方 4 年),我也想走技术(专家)路线,但是机会和市场选择面很小,甲方 4 年带团队也没学到啥东西。现在重操旧业在华为做了 3 年外包,个人感觉连华为这种头部企业专家岗位也不算多,项目成员大部分是工作 3 5 年的。
08 年工作,已经 38 岁高龄了。贵司是哪家啊?最近在看机会
没用过,不过个人感觉可以看看腾讯推出的自动化工具,应该对小程序的支持比较好,毕竟是自家产品
我也出现过,➕1
08 年开始做软件测试,一直在一线测试,岗位从乙方到甲方再到乙方,职位从测试人员到测试组长再到测试人员,行业从银行到手机。每一次转变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有激情,后面就慢慢消退。羡慕那些在一个公司一个职位上能干好几年的人。自认为热爱软件测试,大学自学加培训软件课程,毕业是跨专业找的软件工作。
问题三中的图很形象,有个小缺点是没有体现出轮次,一般自动化执行多轮次,脚本编写的时间耗费可以均摊一下。不过总体很直观了,可以拍醒那些过于沉迷自动化的领导
我 85 年出生 38 岁,深圳华为外包项目,一线测试
这是一个人把测试经理和测试架构师的活都给干了呀,能力再强也得累死
08 年开始做软件测试,6 年基础测试(主要功能,少量自动化、性能),4 年测试经理,最近也在看这本书。第 4 章说的知识能力模型只是架构师必备的基础能力,核心技能在于制定测试策略(第三部分:修炼),也就是对这些基础能力的运用。
能够看到这类只讲测试而且讲得这么深入的书非常难得,这本书总结得非常全面,很有指导意义。我准备多读几遍,运用到现在的测试工作中了。但书中的一些术语有华为特色(作者是华为出身),具体执行方法在所在企业落地时可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但大方向应该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