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吗?现在 AI 对于大多数公司,在测试方面还是辅助作用。专职做这些不担心边缘化被裁?如果是业务深耕,余力做这些感觉会锦上添花些?
每天自动化跑起来,出结果先不管,有人问再去看。如果不严重就排到后面去,如果严重就提高优先级。主要是怕有非提测的改动或者环境导致线上出现大面积异常
如果是主动离职,我还有心思整理整理,体面地交接下。但如果是毫无征兆的被裁员,就看我心情咯。反正我也不是什么高级牛马,公司离了我也能转
这还是得很有实力才能独家吧 剪辑门道也很多很细
我是觉得测试转产品真的是一条非常不错的路 如果公司支持的话 最好就内部转了
bug 要有多个维度,纯看数量是没有参考意义的。一个高质量的 bug 跟十个无关紧要的 bug,我是觉得能发现高质量 bug 的人业务理解更深刻。bug 数量短时间内很多 (比如你说的一天内 30-40) 只能证明要么开发质量非常差,要么就是需求没完全对齐。如果开发质量稳定,产品需求明确,一天能发现几个高质量的 bug 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么强 求带
卖保险?这个跨度有点大哦
找到一个想去的公司,结合 jd 先把简历拿给 AI 润色下,再针对性的学习 jd 上的要求
太难顶了 只能说先活着吧
送外卖?
真不容易啊 老哥
还是躲不开外包吗
也算是创业了
有人一起 确实更容易坚持下来
很好奇最终做出来会是什么效果 可以的话建议开源分享一波
能跑马拉松已经很厉害了
整合知识库用 AI 分析搜索、AI 辅助分析测试用例、根据大纲 AI 生成测试用例
你直接把你提的和同组别人提的拿出来比较 如果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就说明是故意为难你
老哥有专门训练马拉松吗 还是纯跑步爱好者
设计自动化用例的时候就要考虑是否可靠,如果是为了覆盖率硬上一些不太可靠的用例,最后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去排查自动化失败的原因。所以源头还是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并自测到位,适时地舍弃一些用例,放到手动回归部分
你不该在社区问这种问题,懂的不会说,不懂的也帮不了你
也是没办法,小公司呆着更没前景 真要是呆到 35 估计就失业了
成都这边管理岗很少,而且我工作年限不够,现在找属实有点难 我们公司的管理岗一坐就是 7、8 年 除非人走,不然没得任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