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帐式写法,毫无特点,不能吸引 HR 的注意力。如果你真不知道怎么写,就去各个招聘网站上,按他们的模块填写你的内容,然后再导下来,就比你这个强。
作为多年做自动化测试的老兵,给你点儿建议:1,先吃透一下做自动化测试目的,常规的使用场景;2,多看一下优秀的开源项目,学习一下架构设计;3,所有自动化测试的维护成本都很高,任何项目架构设计必须易于维护;4,要想真正发挥使用,执行时间,性能方面必须要考虑。然后再对照着你的项目看一下吧?!
增加硬件资源可以提高效率,不过不是最好的手段。二楼说的对,需要多方面考虑一下:
1,从用例执行的流程分析一下,找到耗时的地方,从减少用例执行步骤,提升用例执行时间如入。如通过接口减少操作步骤,合理安排用例执行顺序,优化元素定位方法等。
2,在保证用例之间低耦合的前提下,多开几个浏览器,并发执行就可以了。
3,合理选择用例集,因为 UI 用例天生比接口慢,所以要合理安排执行的用例集,也能有效地提高执行速度的。
这个是肯定的,因为太多的测试同学喜欢被动,产品,开发或是其他测试同学给安排了工作才去干,自己不主动,两三年时间就直接和其他同学拉开了距离!
我们已经做好了整套精准测试的东西,支持服务端,移动端和 Web 端,由于是公司内部的东西,不方便和你讨论的太多!
看了一下大家的讨论,感觉对覆盖率的理解不够全,或者比较片面。代码覆盖率只是一个基础,反映你的测试用例执行到了哪些代码。以这个为基础,可以做调用链路分析,自动化和手工用例与代码的关联,代码和用例之间的追溯关系,用例智能推荐,diff 代码的自动化回归,测试质量评估等一套东西,对应的就是精准测试体系。
通过 jacoco 或是对 jacoco 做二次开发,有一套完整的方案可以使用,同时能支持 java 和 kotlin 系列的语言,经过多方验证的成熟方案他不香吗?对不自研的,没有经过业界验证的方案,在性能,安全性等方面还有待考量的,学习可以,生产中不会有人使用的。
流量回放和录制用例在几年前就提出的概念,经过各大公司多个业务实践过,理论和现实差距很大的。综合考评,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也可以说价值不够大,这也是这方面的技术后续没有大的发展的原因。文章介绍的工具思路很好,不过无法使用到真实的环境中,一是,不同公司的产品会因为技术,架构,实现方案等原因,造成千差万别,无法统一化;二是,由于安全限制,产品特点等,无法让你获取到相应的流量的;三,收益得不到认可,搞过很多次相关技术专项,业务相关同事只是拿来做参考,不会重视,慢慢的就没有人投入精力去使用了。个人的一些经验,讨论一下。
无论你工作多久,能力多强,都不建议在简历上写"精通"两个字,可以换种说法,比如说:从零开始参与了某个项目的全流程,测试计划是什么?设计了多少用例?发现了多少 Bugs?最终达到了什么效果?而你自己在这个项目中又学到了什么?把数据一一罗列出来,面试官自然会给你的水平打级的。如果你自己说精通,那以中国人的个性,他会努力证明你并不怎么精通,然后再给你定为能力不行,何必给自己挖坑呢!
SDK 测试技术含量很高的,只是你没有接触到而已。首先,需要开发一个测试的 App, 然后基于这个 App 去做 SDK 的动态注入,以便灵活测试各个版本。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拿客户的应用进行动态注入。第二,做自动化测试,基于 app 做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等;第三,当然兼容性测试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兼容性测试,就会涉及到手机集群什么的。总之涉及到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可以深入了解一下。
个人做了十年的自动化测试相关的内容,结合个人的经验,不建议使用宣传功能比较强是的框架,直接使用最基础的就行了。python 的话,可以使用 pytest+requests ,或者 requests+unittest;java 的话,直接使用 httpclient+testNG 即可。结合自己公司的业务场景,做一下封装,使用方便灵活,还有成就感!
当你对 App 自动化测试了解的深或是全面的时候,你就不会有这样的疑惑了。不管是什么自动化测试,都是要解决一定的问题的。比如说,想写一个 App 的 UI 自动化测试,只需要针对核心业务的测试用例进行覆盖就行了,不需要把所有的用例都写完的,后面再逐步迭代就行了。曾经遇到一个同事,开发能力还可以,但是要写一个程序,考虑的非常多,非常全;但是呢,迟迟不出成果。这样是非常不好的,要小步快跑,逐步优化才行。
测试工具还是比较初级的玩法,直接拿开源的东西,针对你们的业务做定制化开发就好了。一般都是做测试平台,形成一体化的测试体系,或是从降本提效的角度出来,在项目流程中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能形成闭环!
Selenium 想做深入的学习,个人建议有以下几个方向:1,自动化架构设计,无论是 PO 模式,还是数据驱动型模式,做好架构设计,提高代码重用率,降低用例维护成本,添加业务辅助需求。2,框架二次开发,针对固定的业务,做高度定制化,封装固定的业务操作,降低业务同学自动化测试开发的成本。3,引入图像识别和 AI 技术,通过图像识别降低用例元素识别和检测的成本,提高速度和效率;通过 AI 进行场景识别,自动生成测试计划。4,引入性能分析,操作录制等功能,可以自动化的使用场景。5,以 Selenium 为底层技术,构建 UI 自动化测试质量保障体系。个人工作经验积累,仅供参考!
平台看着不错,其实实用效果不强。现在的接口平台都是集成接口管理,接口自动化,Mock 平台,监控,项目管理,持续集成一体化的,单一的接口平台只是工具,简化了 PostMan 而已。WebUI 为什么没有人做平台呢?因为不适合做平台,UI 自动化维护成本高,录制回放的方式都没有流行起来,更不用说使用平台写用例了。这个项目你用来做练习还可以,如果想通用,这个是远远不够的。
你需要一个自动化测试框架,如 Appium 来处理登录的问题,不过不可能支持所有的应用, 要针对特定的应用来写登录脚本。然后借助于字节的 fastbot_android 来实现自动化测试,就可以了!
现在不应该有这样的疑问了吧?互联网行业要会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要了解一下现在测试技术有哪些儿,再有针对性地了解。针对想了解某项技术,如接口自动化,去网上搜,很多搞培训的会给出很多详细的介绍,图表等;了解了一下后,再有针对性地去学习。什么事都不能只想不做,最好是动手去做写写,边写边学!
啥叫 QA 管理工具啊,你得先明确一下自己的需求。testlink 其实就是用例管理工具,现在有不少项目管理工具,不但 QA 可以用,而且整个项目的参考人员都可以用,不过开源的应该不多。先明确了自己的需求,再找对应开源的项目,不要寄希望于开箱即用,能解决你部分问题,再定制化开发即可。
开源就没有好用的,因为这类东西很难做成通用的,要根据公司不同的业务,使用场景,公司基建做定制化才行。常规的做法是,找一些解决通用问题的开源项目,根据公司的业务做二次开发,整合,最后拿来晋级和涨薪;就算有开箱即用的,也不要直接使用。
最好是分开来做,有如下好处:1,方便维护,接口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 UI 就麻烦的多,两者几乎没有共用的。2,显示工作量,一个平台能体现你们的工作量,还是两呢?3,UI 自动化如果想做的好,需要对自动化测试框架做深度定制,对机器的性能要求也高,分开不会相互影响。
工作后不能和上学期间一样了,要调整一下学习方法。以解决当前问题为目的,带着问题去学习。如果要看书,从现在看到死,也看不完,而且很多书你看完也没有用。这点儿可以借鉴一下犹太人,如果不能给你带来金钱的书,都可以不看!
百分之八九十的公司不会写单元测试的,一是因为开发人员不稳定,换来换去,造成代码大家都不太理解,能运行就行了,写什么单元测试啊;二,单元测试增加工作量,收效不大,开发同学认为有 QA 呢,写它干嘛呢?三,单元测试没有使用场景,没有统一的流程去卡单元测试通过率,没有人检测单元测试写的质量,写不写无所谓。四,项目太紧张了,没有时间写!
其实很简单啊,工作就是为了挣钱,让自己过的更好一些儿。怎么能多挣钱呢,就是让自己值钱!每个人让自己值钱的方法不一样,而面试过程就是一个交易过程,你认为自己值多少,面试官认为你值多少?你能说服他,就成功入职,如果不能就面试挂掉。
Appium 只是 AppUI 自动化测试框架,而执行其用例的时候,就有相应的 java 和 python,甚至是其他语言。在对应的语言测试框架下,使用命令行执行自动化用例,分别指定在不同的手机上执行就可以了,通过参数将手机序列号传给 Appium 的 client。这也是很多云测平台做的事情,叫任务分发。
是啊,没有年薪千万,也不送房子,也不包找对象,好像待遇不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