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管理 测试怎么定义缺陷太多打回制度的规范

迪迦奥特曼 · 2025年08月08日 · 最后由 迪迦奥特曼 回复于 2025年08月11日 · 2268 次阅读

目前我写的是这样的
但是感觉太粗糙了,有没有大佬可以说说怎么细化?

共收到 7 条回复 时间 点赞

一、通常都是针对提测,打回也是不符合提测标准,比如:

  1. 单元测试未通过。
  2. 静态代码扫描未通过。
  3. 自测用例未通过。
  4. 产品验收未通过。 (1 和 2 因修 bug 引起的,不算,但是测试准出要卡住)

二、一旦进入测试阶段,那都按 bug 处理,因为涉及的因素很多,比如

  1. 团队能力成熟度。
  2. 项目性质。
  3. 核心/非核心业务。
  4. 组织意志。

三、比打回更重要的是带领整个团队提升质量意识,形成质量文化。

  1. 线下质量提报。
  2. 线上质量运营。
  3. 过程质量跟踪。
  4. 质量可视化分析。
  5. 代码质量减少低级问题。

四、质量体系的重要性

  1. 流程上可以持续进行过程改进和缺陷分析。
  2. 测试左移、右移标准建立。
  3. 质量通晒,周报/双周报体现各团队的差异。
  4. 共性问题分析及治理。
  5. 专项/横向或某些疑难杂症/技术攻坚。(我很讨厌专项和横向这两个词,听了 7、8 年了)
  6. 有空再说。

五、总结
这个范围太大,一时半会儿说不完。打回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如何逐步提升团队质量意识是一套体系的思考。否则,会陷入无休止的扯皮。可以从一个点突破,一步一步完善,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做好质量守门员,从救火到防火。

附赠
情商也得在线,村里还是人情世故的社交,思考一下如何做一个让团队即不讨厌又能解决问题的优秀工程师。

本来是没打算做到这一步的,但是新来一批人,开发质量真的很差才不对应开始制定这样的制度

一楼已经给答案了,就是提供冒烟用例给开发,他们冒烟通过流程才到测试这边

就像一楼说的

  1. 设立主流程冒烟用例
  2. 不符合就需要公告到相关领导

规则和流程其实不需要写太多,实际情况复杂多变,类似你设立的【基础质量不达标】这个,事实上你发现超 45 个 bug 了,那实际工作量就已经做了,不管是打回还是修复后重新验证,工作量都差不多。

而且需要认清一个现实是,项目打回并不是换开发,
现实就是你依然得和这个开发一起磨合,打回几次都改变不了上线日期,
类似 2 楼那些阿里味的条条框框(术语堆砌、宏大叙事、强调体系文化、落地路径模糊、内部视角浓厚)看看就行了,短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长期也是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

对广大中小型公司、创业公司或处于快速迭代、生存压力下的团队来说,这套东西会水土不服

缺陷太多打回,这个治标不治本,打回后提测缺陷还是很多时难道还打回?上线时间不会变,这样只会压缩测试时间。正确的做法是向上反馈,测试提供自测用例,开发增加自测步骤,自测用例通过后才允许提测。推行制度与团队规模大小正相关。团队规模足够大,需要好的制度约束团队每一个人。团队规模小时就需要精简制度,怎么方便并且效果好怎么来,弹丸之地就不要搞三省六部制度。即浪费人力又浪费时间。

增加了冒烟测试,冒烟测试通过后还有大量缺陷就打回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点击这里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