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写的是这样的 但是感觉太粗糙了,有没有大佬可以说说怎么细化?
这只是手段,核心是让开发联调自测,不自测 bug 当然多,就不准提测,那测试应该提供冒烟用例,冒烟用例不通过就打回,打回要发邮件让领导知道提测质量差,具体到那部分功能谁负责开发导致打回的。写那么多隔靴搔痒的东西都没人当回事。
一、通常都是针对提测,打回也是不符合提测标准,比如:
二、一旦进入测试阶段,那都按 bug 处理,因为涉及的因素很多,比如
三、比打回更重要的是带领整个团队提升质量意识,形成质量文化。
四、质量体系的重要性
五、总结 这个范围太大,一时半会儿说不完。打回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如何逐步提升团队质量意识是一套体系的思考。否则,会陷入无休止的扯皮。可以从一个点突破,一步一步完善,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做好质量守门员,从救火到防火。
附赠 情商也得在线,村里还是人情世故的社交,思考一下如何做一个让团队即不讨厌又能解决问题的优秀工程师。
本来是没打算做到这一步的,但是新来一批人,开发质量真的很差才不对应开始制定这样的制度
一楼已经给答案了,就是提供冒烟用例给开发,他们冒烟通过流程才到测试这边
就像一楼说的
规则和流程其实不需要写太多,实际情况复杂多变,类似你设立的【基础质量不达标】这个,事实上你发现超 45 个 bug 了,那实际工作量就已经做了,不管是打回还是修复后重新验证,工作量都差不多。
而且需要认清一个现实是,项目打回并不是换开发, 现实就是你依然得和这个开发一起磨合,打回几次都改变不了上线日期, 类似 2 楼那些阿里味的条条框框(术语堆砌、宏大叙事、强调体系文化、落地路径模糊、内部视角浓厚)看看就行了,短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长期也是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
对广大中小型公司、创业公司或处于快速迭代、生存压力下的团队来说,这套东西会水土不服
缺陷太多打回,这个治标不治本,打回后提测缺陷还是很多时难道还打回?上线时间不会变,这样只会压缩测试时间。正确的做法是向上反馈,测试提供自测用例,开发增加自测步骤,自测用例通过后才允许提测。推行制度与团队规模大小正相关。团队规模足够大,需要好的制度约束团队每一个人。团队规模小时就需要精简制度,怎么方便并且效果好怎么来,弹丸之地就不要搞三省六部制度。即浪费人力又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