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没有优势,那这个公司招啥测试,直接面试官做了不就好了

  • 面试官可以下岗了,你可以上岗了

  • 不知道接口自动化平台如何设计尼

  • 先说结果,测试是个好职业。
    技术无上限,薪资也不低,又是技术工种,超过了一大半普通职业的人。深挖技术广积粮,没啥好说的。

  • 我觉着职业不是重点,重点是人。漂亮国那谁当总统都能糊。

  • 来来来,你说的```
    接口和自动化,复制粘贴

    1、复制粘贴过程至少需要看懂代码;  
    2、再深入一点,手写xx协议客户端测试xx协议的接口;  
    3、完成接口测试后,代码覆盖率是怎样的?如何评估接口潜在的风险?  
    4、让新人快速上手,自动化脚本如何组织?  
    5、现有测试框架需要改造一下,需要改改xx框架的代码;  
    6、开发给了一段接口签名的Java代码,如何在Python中实现?  
    7、自动化用例能否重复跑起来?  
    8、每一个单测执行过程中打印的日志如何收集?  
    9、如何将测试报告存档为结构化数据?  
    10、如何从数百个代码仓库中找出需要测试的接口?  
    11、开发同学重构了xx系统,如何确保重构后xx系统的所有接口行为与线上系统一致?  
    12、xx系统开发离职了,给新来的开发讲讲xx系统的接口逻辑?  
    在接口测试、自动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体现出测试的技术能力。
    
  • 这题的逻辑:面试官自己是个傻子,你要告诉 ta,你不仅有手还有脑子,你不仅会复制粘贴而且会解决复制粘贴遇到的问题,你不仅会用工具而且懂工具跑完后的数据分析,而且你还有嘴巴,懂推动也晓得说 CNMSB。

  • 这样的面试官,都不用继续面试了。

  • 场面话是这么说的 但是大部分的测试执行起来好像不是这么回事

  • 经验之谈:我们测试利用 Django+layui 设计了一套自动化执行管理平台。
    有需求就有价值。

  • 目前看到觉得还可以的

  • 第 1,功能测试,主要考验的是业务理解能力和用例设计逻辑能力,和有没有手没关系,理解能力不行,用例设计不行,有多少只手都做不来
    第 2,接口自动化,需要考虑框架设计,如何提高拓展性和复用性,并不是说复制粘贴堆代码就行,如果你对自动化只停留在复制粘贴的水平,那我怀疑你的专业水准
    第 3,性能测试,有工具,你会分析性能瓶颈和调优吗?工具只是给你数据,但是数据怎么来?需要你做性能测试场景用例设计,数据怎么分析?你需要对架构有了解,能找到瓶颈,给出调优方案

  • https://sweeter.io/
    可用这个,人家基于 Selenium、Appium,二次开发的,只要在表格内填写关键词就可以,可以不需要会写代码
    当然你也可以自己造轮子,比如人家在表格内填写,你就用 json 填写,xml 填写,web 填写或者其他填写

  • 找一个好的框架 根据公司需求 先检验业务流程 每次迭代更新减少人为验证。后续再慢慢补用例 。 UI 自动化的大部分作用在回归验收测试就行。。还得看你们有时间和精力用来维护不

  • 要所谓的通用性就去找开源框架,不过公司找你来就是让你贴合公司业务设计自动化的。

  • 1、能否自动化决定在于,产品迭代 + 公司资源 + 老板态度,如果迭代很快,测试又少,搞个锤子
    2、通用性这个太宽泛了,我暂且认为是 可以用于好几个项目 或者 好几个模块的 ,其实也就那些基础的,具体设计,逻辑,用例还得单独来

  • 自动化经过一段时间风潮之后,可能进入了瓶颈期,在新技术没有突破之前,收益没有持续提高,特别是经常变动的项目。

    如果是专职自动化测试员人,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实践这些,可以考虑在选型时做些设计,你是选择做所谓 PO 模式应对 UI 的不断变化,还是选型调试比较容易 针对变化投入比较少的框架,还是 UI 自动化只做主流程,只做很少的一本分,剩余的用遍历来覆盖,还是加入一些前端技术去提高应对变化的能力。

    如果时业务测试为主,那么就麻烦了,你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搞。

  • 这个问题有点泛,不知道从何答起。建议可以看看各类 UI 自动化框架教程?

  • 设计个锤子,拿起你得鼠标点吧

  • 大咖有很多啊。。 要看你对大咖的定义了。年薪五十万? 年薪百万?

  • 还是测试能力问题,大部分测试在公司就是打杂的,很多会议或者项目沟通问题都不会叫测试,我觉得 1 是理解业务转产品方向,或者做自动化测试,功能测试没地位的

  • 如果你已经学习了 django,说明你有一定的代码基础,那么平时在工作中有没有自己写过一些小脚本辅助测试呢,如果有的话,可以把其中比较通用,或者比较常用的提取出来,结合你学习的 django 写成 api,给大家或自己调用,也算是一个 django 的应用。然后,往后面就是可以尝试集合更多的工具,或者接口测试平台等等。drf 可以看看武沛齐的视频,个人觉得挺不错。

  • 分时间和场合,融入团队是双向的,现在处于震荡期,面对大家不好说什么,很正常,双方都不太熟。
    给你几点建议,可以试试:
    先从工作入手,寻找要和你产生交集的同事,根据你的岗位职责,确定你要与哪些前端、后端、产品进行沟通
    再从生活入手,如吃饭,可以主动加入一起吃;
    最后主动打开话题,找些共同兴趣爱好,闲暇时间做什么

  • 首先 “测试” 这个动作本身是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研发写完代码肯定得测试通过才能交付,但是随着团队变大,开始对生产效率有更高要求,随之而来是分工细化,那么 “测试” 角色就诞生了。产生这个角色时,一方面是职能转移,更全面可靠的测试工作交由 “测试” 角色来完成,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新角色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利用技术手段来做好质量保障使得产能效率更高。需要搞明白这一点,做测试还是做质量保障,如果是单纯成为 “职能转移” 的下游角色,必然是被鄙视的。

    如果把讨论范围从 “测试” 这个动作本身扩展开来,其实看测试领域,有很多本身就是技术研发出身的人在里面耕耘,质量保障是测试,但是测试不是质量保障

  • 嗯嗯,我知道这个配置不能跑不起来大数据任务,之前了解大数据,硬件环境要求:物理机配置内存推荐都是 128G,至少 64G,OS 盘至少 300G,数据分区磁盘至少 6 块,CPU 也要双路的。但目前根据实际数据量规划磁盘容量,内存,我没有相关方面的经验... 大佬有例子可以参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