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问题其实挺典型的 👍——有了一个大模型,但没有明确的产品需求,那怎么测?我帮你拆开思路:
🔹 1. 明确测试目的
既然没有具体业务需求,就要先想清楚测出来是为了什么:
-
验证可用性:模型能不能跑通、输入输出正常?
-
验证能力边界:模型在通用任务上表现怎么样?
-
验证稳定性:多次运行是否稳定,结果是否一致?
-
验证安全性:会不会输出违规、错误、幻觉内容?
🔹 2. 通用测试维度(无需求时的 “基线测试”)
你可以把大模型放在一个 “沙箱” 里,按以下几个方向测:
- 功能性(基础问答)
- 简单问答:能否回答常识问题(如首都、数学运算)
- 逻辑推理:能否正确推理(如数列规律、三段论)
- 创造性任务:写故事、改写句子
- 多轮对话:能否保持上下文
- 鲁棒性(容错性)
- 拼写错误:能否理解错别字、口语化
- 模糊表达:能否在模糊输入下给合理回答
- 长文本:能否处理长输入并总结
- 性能指标
-
响应速度:延迟、吞吐量
-
资源消耗:显存、CPU、内存占用
-
稳定性:长时间调用是否崩溃、OOM
- 安全性/合规性
- 敏感话题:是否会输出违规内容
- 幻觉检测:对事实问题是否容易编造
- Prompt Injection:是否容易被提示劫持
- 客观评估(基准数据集)
- SQuAD / BoolQ → 阅读理解
- GSM8K → 数学推理
- MMLU → 综合知识
- 自建测试集 → 结合你关心的典型问题
🔹 3. 没有需求时的测试落地方案
🔹 4. 总结一句
👉 如果没有产品需求,就做基线能力验证:
- 跑通模型 → 能力覆盖 → 鲁棒性 → 性能 → 安全 → 和基线对比。
这样就能得到一份清晰的 “模型体检报告”,以后有产品需求时,可以直接参考这份基线。
要不要我帮你设计一份 **“大模型通用测试清单”**(可以直接拿去做实验,每个维度附示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