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工具 性能测试工具之的 web 动态请求仿真度对比测评分析报告

SagacitySea · 2022年05月17日 · 最后由 SagacitySea 回复于 2022年05月26日 · 8855 次阅读

1. 概述

在《虚拟用户的 web 静态请求仿真度对比测评分析报告》报告中,我们了解到无论被测对象的请求模型是什么样的,Jmeter 工具的虚拟用户请求的并发模型都是串行的,LoadRunner11 工具的虚拟用户请求模型都两个两个并发的,而对于 LoadRunner12 版本就具有了有很高的是相似度。
本文在《虚拟用户的 web 静态请求仿真度对比测评分析报告》一文本的基本上进一步比较 WEB 动态请求仿真度。WEB 的 http 请求分为静态请求和动态请求,所谓动态请求,就是由浏览器执行相关代码而动态产生的 http 请求,如:javaScript

2. 概述

在《虚拟用户的 web 静态请求仿真度对比测评分析报告》报告中,我们了解到无论被测对象的请求模型是什么样的,Jmeter 工具的虚拟用户请求的并发模型都是串行的,LoadRunner11 工具的虚拟用户请求模型都两个两个并发的,而对于 LoadRunner12 版本就具有了有很高的是相似度。
本文在《虚拟用户的 web 静态请求仿真度对比测评分析报告》一文本的基本上进一步比较 WEB 动态请求仿真度。WEB 的 http 请求分为静态请求和动态请求,所谓动态请求,就是由浏览器执行相关代码而动态产生的 http 请求,如:javaScript

图 1-01

在 T1 时刻,只有虚拟用户 1 在运行,在 T2 时刻有虚拟用户 1-3 在运行。用户 1、用户 2、用户 3 之间的并行关系是虚拟用户并发模型。一般的性能测试工具的场景配置的就是虚拟用户并发模型,即虚拟用户之间的,而虚拟用户请求并发模型是在制作脚本的时候确定的。
虚拟用户请求的并发模型与浏览器的相似程度越高,我们就认为虚拟用户请求仿真度越高。虚拟用户请求仿真度的高低,对性能测试工具的测试结果影响非常的大具大。

3. 浏览器的请示并发模型

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 URL 地址,浏览器就会显示我们平时看到的图形界面。浏览器与 WEB 服务端之间的交互,如下图所示。

浏览器与 WEB 服务器之间是协议通信交互,而与使用者之间是图形界面,在浏览器内部对协议通信的内容作了相应的图形转换,使普通的使用者能够看懂。如下所示的一个页面,图形界面显示的是一个用户登录界面,要求输入帐号、密码、验证码,还提从了一个登录按钮。对于通信层面,却有 7 个请求。

注:打开浏览器按 F12 键,并切换到 Network 或网络 页签,即可看到浏览器与 WEB 服务器之间的交互。上图的时间线,就是浏览器与 web 服务端之间请求的并发模型。对于性能测试工具的虚拟用户请求并发模型要与浏览器相一致。

4. 测试环境

4.1.测试环境配置

4.2.测试工具

4.3.测试环境组网


图 4-3-01

4.4.被测试对象

http://59.110.158.28/Example/

图 4-4-01

5. HTTP 请求仿真度对比

5.1.测试思路

步骤 1:Loadrunner、kylinPET 具录制同一个网页
步骤 2:建立测试计划,各自运行脚本一次,运行的过程通过(wireShark 抓包)
步骤 3:通过对 wireShark 网络抓包结果分析 HTTP 请求的顺序,然后和浏览器产生的请求并发模型对比。
注:kylinPET 工具能够记录录制和执行过程中的 HTTP 请求顺序,但 loadrunner 无此功能需要通过抓包分析。

5.2.对比基线

5.3.Microsoft Edge 浏览器的请求并发模型

使用 Edge 浏览器单独方问题 Web 服务器并记录并发请求模型,如下所示,通过打开主页输入用户名称、密码、验证码登录后,浏览器记录的请求并发模型。

用户操作时间是用户在输入帐号、密码、验证码以及点击登录按钮时花费的界面操作时间。
在以上请求中,最后 6 个请求为动态请求,其余为静态请求。后续的请求并发模型比较,我们重点关注后面的动态请求。
注:上图中时长为 0 的请求,通过 wireshark 抓包看,没有相应的请求包。

5.4.KylinPET 仿真度分析

5.4.1.kylinPET 脚本录制:Edge 浏览器代理录制
通过浏览器模型进行脚本录制获得如下的脚本

5.4.2. 执行性能测试任务


5.4.3. 测试结果分析
kylinPET 的性能测试计划执行获得用户登录事务时间与预期时间相符(预期时间在 2 秒-3 秒之间),同时它的 HTTP 请求瀑布图与浏览器单独访问 URL 得到的请求并发模型相一致。

5.5.LoadRuner12 仿真度分析

5.5.1.脚本录制:基于 HTML 的脚本

5.5.2.执行测试计划


下图是任务执行通过 wireShark 抓包绘制得到请求并发模型图(loadRunner 本身不提供虚拟用户请求并发模型图)

5.5.3.测试结果分析
1、 用户登录事务时间为 12 秒,远超事务的实际时间
2、 通过抓包分并绘制请求瀑布模型分析看,用户登录事务的 6 个动态请求 loadrunner 处理为串行模式(实际为并行),导致事务时间拉长。(并发请求时事务时间取决于最大请求的时间,串行时间事务时间为所有请求时间的累加值)

5.HTTP 请求仿真度对比总结

KylinPET 可以正确处理 web 的动态请求模型,并获得正确的事务时间。LoadRunner 在处理 web 动态请求时,把并行请求错误的处理为串行,导致事务时间拉长,获得错误事务时间,如果同样我们在使用 loadRuner 测试系统的压力测试时,相同样的的在线虚拟用户数,对系统的压力就会小 6 倍,导致测试不准,得出错误的系统允许最大在线用户数。

共收到 13 条回复 时间 点赞

看了下,文章想说的应该是 LR 和 KylinPET 两者的录制能力差异吧,LR 录制后默认是串行,而 KylinPET 则是和浏览器的发送情况基本保持一致。确实从这个角度来说,LR 的录制能力不够 “拟真”

不过有个疑问,一般什么场景下的性能测试,会要求并发模型和单个用户浏览器访问的时候保持一致呢?而且用这个评估最大在线用户数,也有点说不过去?

“最大在线用户数” 这个概念本身就比较模糊,如果按 token 保持有效就算在线的话,那 token 最大存储个数本身就等价于最大在线用户数了。如果要加上服务处理性能,那得看这些用户在干嘛,用到哪部分接口,这个还得细分典型场景(大多数人用的场景)、特殊场景(预估压力会特别大但又真实存在的场景,比如大 V 直播啥的)啥的,很难一个 “最大在线用户数” 直接概括。

陈恒捷 回复

1、文章通过单一个虚拟用户在线操作,分析了虚拟用户的行为特征。如果单个虚拟用户在线操作的行为失真,同样,多用户操作的影响也是一样。在任何时间任任何场景,都要求虚拟用户本身的行为(虚拟用户的请求瀑布模型)必须真实的浏览器保持一致,否则会就会导致测试结果失真。
文章最后说系统允许的最大线用户数,是指最大在线操作用户数。要操作哪些要看系统的需求。比如:系统需求是最大线操作用户数 100,且 100 个用户同时在线操作下,系统的性能满足指标要求。那么你需要测试 100 个用户同时登录,并对一些关键的事务(如:系统支付功能等)进行并发操作(这里的并发是指虚拟用户间的并发)。如果这时每一个虚拟用户的行为都与浏览器的行为是相同的,那么整体测试的结果是也是可信的。假定我们测试的是在线支付功能,100 个用户同时点击支付(点击支付我们假定每个用户需要发送 6 个请求,并且是并行的),如果性能工具处理把每个虚拟用户处理成串行的 6 个请求,那么 100 个虚拟用户同时点击,对被系统的压力最大是 100 个并发请求,如果虚拟用户处理为并行的,那么对被测系统的压力就是 600 个并发请求。

陈恒捷 回复

性能测试的并发模型有两种:
1)虚拟用户间的并发模型。也就虚拟用户之间是按什么样的递增或递减的方式并发。
如:有 100 个虚拟用户,按每秒新增 5 个在线用户数的方式递增,直到在线用户数达到 100,保持不变。
2)虚拟用户请求的并发模型。性能测试工具模拟虚拟用户,都是通过一个脚本的方式模似的,性能脚本执行一次相当于完成一次虚拟用户的操作。性能脚本包含多个请求,而这此请求之间的并发关系,就是虚拟用户请求的并发模型。

SagacitySea 回复

受教了

我们这边服务端服务 app 为主,大部分场景需要请求多接口的话,没有依赖关系的都是直接并行访问,不大会串行。所以很少特意关注这里提到的用户请求的并发模型。

一开始看还懵了一下,按照面向接口压测的思路,一般不会把用户在浏览器上请求的模式拎出来说,而是直接按照业务链路的思维去梳理。后来看完之后就理解了,本质上工具的核心卖点是 UI 操作化与录制,录制功能做到和多用户用浏览器一样的访问模式,对用户的要求更低(甚至不用具备链路业务梳理的能力)。

不过这样做压力测试会有局限性的:

  1. 没有办法把后端链路拆分开来进行压测,除非后端很简单,不然压测粒度太粗也就不好定位问题;
  2. 不是所有系统都会有前端页面,就没法录制了(不过工具本身应用定位就不是在这个场景,可以理解)
  3. 个人感觉会有一些问题无法触达,因为不是所有流量都是由前端的用户访问直接产生的,有时候在链路内部会流量放大的机制(如内部的失败重试),极端场景下需要额外考虑
王稀饭 回复

你是发散型思维,本文仅限于讨论性能工具对 web 的仿真能力。你非要去讨论系统要怎么测试,要关注什么,哪些场景没有浏览器界面。

HTTP/2 情况下,不知道这个工具仿真能力怎样
有的工具支持 HTTP/2 协议,但不一定模拟多路复用。

另外,HTTP2 的压测工具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1、端口复用问题,否则会造成端口使用完
2、客户端在 1 个连接中创建的 stream 上限(如 nginx 的 http2_max_concurrent_streams)
3、1 个连接的请求次数上限问题(如 nginx 的 http2_max_requests),达到上限,nginx 那边会切断连接,那压测端会不会自动做一些处理

@SagacitySea 你是在录制脚本的时候将所有请求的起始时间记录下来,然后在压测的时候按照时间戳间隔进行了模拟么?

这里有两个问题:

1、web 页面加载时,资源加载的顺序和策略是不完全固定的,按照录制那个时刻记录的时间戳,本身跟真实用户浏览器的加载也会存在偏差,并不能做到真实模拟浏览器;除非你的机制就是内置了浏览器的渲染引擎,但这对资源的消耗很高,很难做到较高的并发;
2、很多时候浏览器的并发资源加载都是静态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在 CDN 上的;大多数时候压测 CDN 资源的意义不大,会进行过滤处理,只压测 app 服务器的接口;而 app 服务器接口应该基本都是串行的。

debugtalk 回复

你的问题非常好。
1、使用真实浏览器多次访问同一个被测试对象的 web 网站,因为网络等资源问题,每一次都会不会过多全一样,存在一定的偏差。做为性能测试工具,都是尽可能的去模模拟浏览器的行为。任何一款性能测试工具都无法完全做到一模一样,都是尽可能的模拟。不好的性能测试工具模拟的结果偏差大,好的性能性能测试工具模拟的偏差小。
kylinPET 支持三种仿真能力:
1)根据录制到的请求以及 HTTP 协议的规则去模拟,尽可能的去仿真浏览器行。业界大部分是这种,但是模拟的偏差比较大。Jmeter 就是简单粗暴,全部是串行。最新版本的 LR 对动态请求模拟显得的力不从心,静态请求
2)另一种支持按照录制请求时间间隔下发请求。 3)串行,用户可以强制串行发下请求
2、APP 的请求不一定都是串行的,主要看开发人员的设计。
3、浏览器的加载资源加载顺序不固定,但是是有规律的,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HTTP1.1 协议最多 6 个并发等规则。
做为一款好的性能测试需要尽可能的模型这些规则。

JoyMao 回复

kylinPET 支持 HTTP1.1、HTTP2.0 和 HTTP3.0 协议。你可以到官网下载研究一下

SagacitySea 回复

我看过 kylinPET 的 HTTP2 的说明,说是 “在处理 HTTP/2 协议的 HTTP 的请求并发模型依据请求的父子关系,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并发”。
就是不知道这个工具内部是否利用多路复用特性,还是单纯的用并发来模拟

当前 loadrunner 有基于 HTML 和基于 URL 两种录制模式,如果你专注于资源请求的话,建议使用 URL 模式。
在 URL 模式下使用 loadrunner 录制时,会为单个请求生成如下函数:
web_concurrent_start、web_concurrent_end(并发组函数)

当脚本执行遇到 web_concurrent_start 时,会将到 end 之间的函数放在一起并发执行,使用这个函数应该可以解决你的性能仿真问题。

杨腾 回复

感谢你的回复,试了你的方法才,用 URL 模录制。URL 录制生成的脚本,把页面子了请求都放在脚本中了,相当于脚本中包含了所有请求。对于页面静态请可以生成 web_concurrent_start、web_concurrent_end(并发组函数),我的静态页面包含 8 个请求,录制结果把所有 8 个子请求都放在同一个并发请求组中(与实际不符),导致测试数据比浏览器加载时间小。又试页面动态请求 web_concurrent_start、web_concurrent_end 组,全部按串行处理,导致则试比实际的大。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点击这里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