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测试 接口自动化测试发展的几个阶段(个人向)

lazyBoy · 2022年02月22日 · 最后由 lazyBoy 回复于 2022年02月23日 · 5664 次阅读

临时有感,草草记录下,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更新:
并不是说接口自动化必须按顺序经历这几个阶段,仅是依据个人经历,总结出的几个阶段。


阶段 1. 基本实现

利用公开的、成熟的本地工具完成接口自动化,比如 jmeter,postman 等
能够基本实现接口自动化,解决从 0 到 1 的问题。

阶段 2. 按需定制、自行研发

基于 testNG、pytest、RF 等测试框架,根据自身需求定制接口测试框架。
为什么要定制?业务形态的不同导致了接口测试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常常会遇到现成的工具不能很好地满足测试需求,所以,自行开发框架,想要啥有啥,不受束缚。 另外,自行定制的框架能够更好地融合到公司的研发流程中去,发挥更多的作用。

阶段 3. 低门槛化,全员普及

假设我们已经完成了阶段 2,有了一个满足自身需求的接口测试框架,但是这个时候发现,测试团队里有编程基础的人少,没几个人能写自动化用例。
怎么办? 团队能力建设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这就需要把编写自动化用例的门槛进一步的降低,简化用例编写过程,最大程度降低使用门槛,让测试全员参与,普及接口自动化。

阶段 4. 平台化

平台化其实阶段 3 的进一步升级,而且平台的特性:能交互,能共享,能统计分析,不仅能服务于测试团队,也能向整个研发团队推广,会有更多的玩法。

阶段 5. 智能化

测试离不开的两个关键词,质量和效率。
做自动化是为了保障质量,但效率怎么保障?即使通过各种方法降低门槛、简化流程,自动化用例的编写和维护仍会占据测试同学较大的一块时间。
能不能智能地自动生成用例?
这个应该是很多公司在努力的方向,可能也是接口自动化测试最终的目标。

共收到 12 条回复 时间 点赞

没有经历 1、3 阶段,直接 2、4,正在向 5 努力。低门槛并不容易,即使我把框架接口封装得再简单,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需要这种知识来解决各种难题,所以目前我得框架只有我一个人会用

回复

“目前我得框架只有我一个人会用”
--从结果看,这个是一个不理想的情况,虽然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客观因素(团队成员能力不齐),但还是得打破这种局面,加强培训, 提升能力同时降低门槛,两端对齐后推广普及。 做出来的东西如果没能推出去,那并不能算一个好的结果。

有个疑问,关于阶段 4 平台化,直接上一个开源的平台怎么样呢?或者说想问下自研平台对比 metersphere,品质上有高很多吗

这 5 个阶段感觉有点把平台弄得太末尾了,实际上开始引入时就需要进行弄成平台还是框架形式的选型了。加上现在也有不少开源平台可用,其实平台可以直接作为第一阶段直接用。

另外,你这个只是接口测试工具的发展阶段,接口测试虽然依赖工具但不只是工具吧,还包括测试设计、测试范围等,个人觉得有点不那么严谨?

要想降本增效,降低使用门槛,对测试小白友好,只对 jmeter 包个 WEB 没用的,不如直接原生的 jmeter , 要降低门槛 ,就得可以录制,加拖拉方式设置断言,以及参数提取,然后通过可视化拖拉方式编排接口业务场景。如下图这种

还有可能,https://testerhome.com/topics/30495 测试架构师如何解读测试平台的各种争议 我这里写的,对小白友好,

陈恒捷 回复

如果能一步直接到平台,当然是更好的,但是在 5 年前,能把平台做起来的还只有少数几个头部公司。
可能是我写的不明确, 时间范围不是指现在,是我个人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内容不全,只提了接口测试的工具。

codes 回复

阶段 2 基本就抛弃 jmeter 了, 我指的平台化,就是你帖子中描述的那种。

墨妖 回复

“自研平台对比 metersphere,品质上有高很多吗?”
并不能保证,评估一下,如果开源项目能够满足你团队目前以及可预测到的未来的需求,那就选择开源项目,有新需求也可进行二次开发。
自研平台的优势是可定制,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都比较高。
举个买西装的例子,如果能在店里买到你满意的成品西装,那你就没必要花大价钱去做高定了。

lazyBoy 回复

投入 4 个人月,致少 10 W 的成本没了,效果如何还不好说

没有经历 1,2,3 直接到 4 了😂

我想定制一套,怎么样方便呢?

Alex 回复

不是很清楚你的需求,
如果图 “方便” 的话,找到一个大致符合你需求的开源项目,做一点点二次开发,是最方便的。
从 0 开始做,可能会走弯路,结果比较不可控。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点击这里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