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年有这些实践和基础已经不错了,1. 可以换大一些的公司继续做测试,丰富一些方法论。2. 转成开发。3. 转向项目管理。从我个人的历程来说,建议在不抛弃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尽早考虑转型。

  • 建议多和前端研发沟通沟通,可以精简不少 case,同时增加一些从业务角度的特殊情况,比如边界值等测试

  • 逻辑感觉有点问题,需求是产品同事提的,用例是测试同学写,这两类角色写的内容,怎么会融合到一个文档里?
    但是需求文档里,有时是有测试用例的,但是这个测试用例是产品验收时的出口条件,是关键的主流程,也是产品同事写的。

  • 有创意

  • 关于测试投入产出计算 at 2022年11月22日

    这个东西与其去计算,不如一个经验丰富的负责人估算来的准确。研发水平,研发责任心,研发过程中对单元测试的执行程度,测试水平,测试工具,自动化测试是否包含。还有领导对测试是否重视,是否对自动化有要求,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多大。包括项目价值,是否需要高质量。综合评定,多维度

  • 相互学习😊

  • 是的,RobotFramework 是可以照顾到编码能力欠缺的同学,我的总结就是,这个框架适合水平有高有低的测试团队使用,这个角度挺好的

  • 属于合理,不然研发交付出来的东西测试不满意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提供研发冒烟测试用例,必须测试通过后再交付测试,也是约束研发质量的一种方法

  • 看来兄台是真的被伤过,哈哈
    确实,RobotFramework 的界面 RIDE 不是很好用,用例多了还有性能问题,所以我这平时都是直接使用 IDE pycharm 了。第二个兼容问题,确实也是一个问题,Python 版本,还有用到的类库的版本,需要有一个组合匹配,不能全用最新的,用起来会出问题。我这好在之前花过一些时间调试过,有一套相对稳定的版本对应关系,团队成员就都用一样的了

  • 嗯,RobotFramework 它是关键字驱动,可读性还是相对好一些。处理数据和根据实际业务测试,还是需要自定义 Python 类。其实,团队能力平均的话,使用 pytest 还是比较好的,脚本语言还是会更加灵活。我这团队不同人的能力是阶梯类型的,所以选择了 RobotFramework,懂代码多一些的人负责框架和类库的创建和维护,基础能力一般的,就写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