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前两个可以结合在一起来。
1.以实际需求驱动、以实际需求驱动、以实际需求驱动的测试平台,直接学习 SpringBoot 相关技术栈,同时学习 Vue、Vuex 及一个主流的 UI 组件库即可。写完之后可以用 docker 方式部署。如果是自动化测试平台,则可以利用 k8s 的能力动态创建测试和被测资源。k8s 推荐赵班长的课程,跟着学还是不错的。
2.性能测试方面,推荐极客时间 高楼老师 的课程,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intro/100042501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intro/100074001
好东西!
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功劳,那一定是组织和文化的问题 。
要在具有上下文的运行中才有效,在接口自动化的场景里面这样用是对的。
生成前端资源的时候文件名后方加个随机串
MeterSphere 目前支持接口自动化和性能测试,官方后续有计划做 UI 自动化 可以了解下
看用途吧,如果是用作冒烟和准入,写场景用例会多些
vars.putObject 试试呢
转成字符串类型,再 put
期待您的后续内容
我司测试部门同事针对此问题有过一些思考,发在了我们的公众号上,欢迎大家共同探讨哈,链接如下
为什么测试人员要懂代码?https://mp.weixin.qq.com/s/uFJcgh7KlZnzBMb9LoxoNw
谈看代码 1 https://mp.weixin.qq.com/s/0c29QAQ_jm3ERUxUDKgytQ
谈看代码 2 https://mp.weixin.qq.com/s/w0ju6SSQiWy0hKDqRnmsSA
谈看代码 3 https://mp.weixin.qq.com/s/bBUtf1lu599h7CV-8RSRUg
前面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具体实际工作比较 “远” 的部分写的详细,该详细的却一点不展开
不如仔细的把五层协议中从网络层到应用层的部分讲清楚一些。
讲讲网络层的 ip 数据报,路由寻址,子网划分,icmp,igmp 这些
传输层的 TCP 和 UDP,比如 TCP 如何保证可靠交付的,滑动窗口等
应用层选个具体的协议讲讲如何利用下层的协议实现的自身功能
以及 ping 这样的应用层直接调网络层 icmp 的例子
应该能更形象些。。。
调研一波痛点,听听同事们的吐槽,找找灵感
开源版是免费使用的,核心功能都是免费的
好用也很关键。一旦不好用,摩擦力大,不够易用,测试人员就会选择他最舒服的方式,分分钟放弃自动化。
自己写 beanshell 比较合适,语法比较简单 链接 https://blog.csdn.net/hujyhfwfh2/article/details/80862134
没有试过
可以使用官方最新的版本,目前是 v1.9.3
搭建成功了,使用的离线包
期待!
还是不错的,有央企国企,也有很多本土知名企业。
目前先进行议题和讨论话题征集,6 月开始活动报名!
对朱少民老师的观点总结的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