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设计是否合理(一般适用于新项目),帮开发写单测(?有待讨论),代码扫描,参与 CodeReview,质量门禁与质量卡点,每次交付给测试进行系统测试之前,用自动化跑一遍作为冒烟(如果有自动化的话),能做的事挺多的
我们公司内部环境还算不错:
1.领导都是懂行的人,不会有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知道这个东西有价值,也愿意投入资源让我们尝试
2.之前有成功的案例,于是大家现在也都愿意去当这个种子团队,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了,持续积累
对落地过程深有体会,概括来说:
内部有痛点,外部有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 “本地化” 改造。
综合考虑人员能力水平,项目开展方式,选择种子团队,自动化(非自动化测试,而是将方案以平台或者脚本方式提供)以降低门槛,保姆式的手把手教学,练习并持续的改进方案,与用户(测试团队)共同获益,种子团队试点成功,进一步向其他团队推广,种子团队失败,分析问题,重头再来。整个过程会持续 1-2 年,对推动者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对团队来说是肉眼可见的成长,绝非一朝一夕之力,浅尝辄止之能。
具体正确性的定义是什么呢?如果是满足某种业务规则的话,你也可以写个脚本读库然后校验
数据库 + 文件系统。数据库保存元数据,文件系统保存具体的用例内容。采用这种结合的方式既方便平台管理,也方便实际使用。
两方面看待:
1.可能确实是和 “具体的测试” 工作无关,但是是质量保障的动作,往往测试人员是熟悉产品的,可能比开发人员更合适,之前听过某老师讲过,测试可能更适合做实施环节,因此编写手册和答疑也似乎合理
2.确实是一些无关工作,那就不发表简介了
docker exec 进去的时候的 root 是 no-login 的 shell ,你进入容器后再 su - root 一下试试,应该就有了,或者把容器内 ssh 服务启动,22 端口对外映射出来,直接通过 xshell 等工具 login 进去,就也是 login 的 shell 了
"但对于维护项目来说,测试覆盖点都是增量或修改需求点,那未覆盖的处会很多,那分析测试遗漏就不好搞了"
如果是 Java 的话,一般来说都是 Spring 全家桶需要掌握,最好能自己有开发能力,知道这些组件和框架都怎么用的,并且自己也会用,熟悉了这些机制之后,能够更好的帮你分析代码。
前端访问接口不通,访问的接口应该是宿主机的端口。你用了端口映射,应用内本来是 B,容器启动时映射到宿主机的 A 端口,则前端打包的时候也应该是 A 端口而不是 B 端口,可以考虑把 AB 设置成一样,或者前端重新打包。
你是需要测试鉴权?还是测需要鉴权的接口?
测试鉴权本身,需要你了解对应鉴权字段的生成算法;测业务接口的话,按照鉴权规则在请求中传递即可
参考贝尔宾团队角色中,每个角色的可容忍缺点
会有,可能有异构的业务处理逻辑等情况。或者处在灰度发布,蓝绿发布,金丝雀发布等过程中的情况下,部分服务器上的包较新,其余一些较老。
嗯,目前看来应该是企业版才有的功能
metersphere 目前支持接口和性能测试,UI 自动化正在内测,官方主打一站式持续测试平台,可以关注下
docker in docker
备份数据库,禅道使用的是 MySQL 数据库,相关连接信息在禅道的配置文件中有
“如果某位用户既是发帖数 Top 3 之一也是技术贴获赞 Top 3 之一,那么该用户将获得 1000 积分”,不应该是 1600 积分嘛?
ms 本来就可以直接添加数据库类型的接口,这里用 beanshell 感觉有点画蛇添足了
读到一半血压就上来了
同意四楼的观点。应当解决业务测试流程中真正的痛点,测试执行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环境准备,数据构造,报告分析等等环节就非常通顺么?有没有可能进一步提效呢?也可以多方面考虑下
个人认为,前两个可以结合在一起来。
1.以实际需求驱动、以实际需求驱动、以实际需求驱动的测试平台,直接学习 SpringBoot 相关技术栈,同时学习 Vue、Vuex 及一个主流的 UI 组件库即可。写完之后可以用 docker 方式部署。如果是自动化测试平台,则可以利用 k8s 的能力动态创建测试和被测资源。k8s 推荐赵班长的课程,跟着学还是不错的。
2.性能测试方面,推荐极客时间 高楼老师 的课程,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intro/100042501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intro/100074001
好东西!
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功劳,那一定是组织和文化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