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试求助 at 2025年09月30日

    你的自动化是单线程还是并发执行?自动化从开始执行到现在迭代了多少版本、自动化效率提升了多少?是怎么提升的?为什么要提升自动化的执行效率?自动化的准确度从 80%~90%,你是怎么实现的?

  • 作为普通玩家, 玩 data 时见过需要审核的案件.
    是否可以参考这一设计, 把需要审核的内容发送给当前活跃的用户, 当满足一定规则时则视为审核通过.
    规则可以后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比如什么情况下视为通过, 什么情况下需要管理员介入......
    审核的人也可以有权重 (无作恶/友善度), 或者设置一定的门槛, 比如之前的积分等等

  • 根本就不需要整那么麻烦,把社区里最活跃的前十名提出来就行了,以前那些活跃的得不到什么反馈也渐渐消失了

  • 楼上的二位,麻烦对接一下谋信部,跟他们要模型或者跟他们要敏感词、话题信息,出资源训一下模型,然后实施一下呢;还是说买审核的相关 AI 服务?

  • 面试求助 at 2025年09月30日

    这是什么老虎之词👀 ,是不是你的项目太简单了😂

  • +1,用 ai 审核会好很多

  • 面试求助 at 2025年09月30日

    自动化稳定性这东西就够喝一壶了,UI 整天变

  • 七年过去了,不知楼主现在作何感想

  • 面试求助 at 2025年09月30日

    (先防杠:我知道实际上的测全是不可能的,毕竟大多数情况下,无法穷尽所有的输入)可以围绕测的全不全展开:你的项目测 “全” 了嘛,如果测 “全” 了,你怎么保证你测 “全” 了,如果没测 “全”,哪里没测 “全”,你对测 “全” 了又是怎么理解的,不同背景,不同业务的需求,哪些需要测 “全”?哪些不需要,为什么

  • 能不能使用 ai 对大部分评论进行智能筛选,这样还能减轻审核工作量

  • 新 testerhome👊

  • 不知道啊,Al 吧,这字少选这个

  • Web3 都死的不能再死了,这还用选吗

  • 不知道啊,web3 吧,这个字多选这个

  • 该单位领导脑子一热要搞大模型,预算都没给够,说明研发也不是科班的,大概率是现学现卖,下面的人着急忙慌开始招聘,HR 到处收集招聘要求,拼了个缝合怪的正常要求~~很自然的说明,实际情况没这么多事,毕竟薪资在测试正常范围,进去后可能需要你做的可能只有其中几条。

  • 外包点工水平

  • 关于用例的一些事 at 2025年09月18日

    我一个人容易吗

  • 关于用例的一些事 at 2025年09月18日

    有时候写用例的时候,感觉时间一点都不够用,写完产品还说太细了

  • 关于用例的一些事 at 2025年09月18日

    哪测试进度、出 bug 要甩锅了,你怎么证明自己执行了用例?自己覆盖了用例, 用嘴说吗?

  • 关于用例的一些事 at 2025年09月18日

    一些傻子别喷人家了。看公司情况了。我小公司就我一个人,我就不写啊。功能、自动化、性能、安全都是我一个人的事,哪有时间写。最多就是写个思维导图

  • 关于用例的一些事 at 2025年09月17日

    用例都不写清楚 干啥测试

  • 你用理论上的东西来回复我有意义?拿实际效果说话

  • 扯什么论文呢 你自己用 AI 用了多少?事实用下来就是 AI 写出来的东西 Bug 一大堆,维护成本很高。你很懂了?

  • 哈哈是的,这几年社会面持续恶化 24 利率的用户越来越少,尤其是疫情那一拨的影响现在还没触底,放 36 都只是赖着不死,这次政策落地了活下来的企业也只会更难过,因为 24 的用户并不会增加还会持续减少,gg

  • 已知合作机构

    合规生死线

    在业内看来,助贷名单制管理对利率处于 24% 至 36% 区间的中小助贷机构造成了显著冲击。这类机构因综合成本可能突破红线,如叠加担保费、会员费后实际利率超过 24%,难以进入银行合作名单,导致其失去资金支持。

    一旦失去资金 “断流”,中小助贷机构交易量将迅速萎缩。这些机构原本依赖外部资金方,通过 “双融单模式” 在 24% 至 36% 利率区间快速扩张资产规模,但资金断流后,即便拥有再多用户也无法完成放款,资金端吃紧。

    所谓 “双融单模式”,是指助贷机构通过对接金融机构获取短期低成本资金,再以会员费、担保费等隐形费用将实际利率推高至 24% 以上,其核心是通过拆分费用结构和嵌套融资,规避利率的限制。

    某头部助贷平台内部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部分城商行、农商行加速收缩对高利率资产的资金投放,转而采取观望策略,进一步切断了中小助贷机构的资金通道。此前依赖 “双融单模式”,或依托银行资金快速扩张资产规模、快速起量的机构,因资金端断流而无法流量变现,资产规模萎缩。

    对头部平台而言,因自有资金和合规优势,受影响相对较小。通过自营消费场景,头部平台直接承接年化 24% 以下的优质客户,在自有平台成交。而对 24% 至 36% 的客群则采取导流模式,将其推荐至合作机构并收取通道费。当导流业务萎缩时,头部平台会阶段性受影响,但因核心场景闭环,主营业务不会受到明显冲击,整体运营仍能保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