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试求助 at September 30, 2025

    自动化稳定性这东西就够喝一壶了,UI 整天变

  • 七年过去了,不知楼主现在作何感想

  • 面试求助 at September 30, 2025

    (先防杠:我知道实际上的测全是不可能的,毕竟大多数情况下,无法穷尽所有的输入)可以围绕测的全不全展开:你的项目测 “全” 了嘛,如果测 “全” 了,你怎么保证你测 “全” 了,如果没测 “全”,哪里没测 “全”,你对测 “全” 了又是怎么理解的,不同背景,不同业务的需求,哪些需要测 “全”?哪些不需要,为什么

  • 能不能使用 ai 对大部分评论进行智能筛选,这样还能减轻审核工作量

  • 新 testerhome👊

  • 不知道啊,Al 吧,这字少选这个

  • Web3 都死的不能再死了,这还用选吗

  • 不知道啊,web3 吧,这个字多选这个

  • 该单位领导脑子一热要搞大模型,预算都没给够,说明研发也不是科班的,大概率是现学现卖,下面的人着急忙慌开始招聘,HR 到处收集招聘要求,拼了个缝合怪的正常要求~~很自然的说明,实际情况没这么多事,毕竟薪资在测试正常范围,进去后可能需要你做的可能只有其中几条。

  • 外包点工水平

  • 关于用例的一些事 at September 18, 2025

    我一个人容易吗

  • 关于用例的一些事 at September 18, 2025

    有时候写用例的时候,感觉时间一点都不够用,写完产品还说太细了

  • 关于用例的一些事 at September 18, 2025

    哪测试进度、出 bug 要甩锅了,你怎么证明自己执行了用例?自己覆盖了用例, 用嘴说吗?

  • 关于用例的一些事 at September 18, 2025

    一些傻子别喷人家了。看公司情况了。我小公司就我一个人,我就不写啊。功能、自动化、性能、安全都是我一个人的事,哪有时间写。最多就是写个思维导图

  • 关于用例的一些事 at September 17, 2025

    用例都不写清楚 干啥测试

  • 你用理论上的东西来回复我有意义?拿实际效果说话

  • 扯什么论文呢 你自己用 AI 用了多少?事实用下来就是 AI 写出来的东西 Bug 一大堆,维护成本很高。你很懂了?

  • 哈哈是的,这几年社会面持续恶化 24 利率的用户越来越少,尤其是疫情那一拨的影响现在还没触底,放 36 都只是赖着不死,这次政策落地了活下来的企业也只会更难过,因为 24 的用户并不会增加还会持续减少,gg

  • 已知合作机构

    合规生死线

    在业内看来,助贷名单制管理对利率处于 24% 至 36% 区间的中小助贷机构造成了显著冲击。这类机构因综合成本可能突破红线,如叠加担保费、会员费后实际利率超过 24%,难以进入银行合作名单,导致其失去资金支持。

    一旦失去资金 “断流”,中小助贷机构交易量将迅速萎缩。这些机构原本依赖外部资金方,通过 “双融单模式” 在 24% 至 36% 利率区间快速扩张资产规模,但资金断流后,即便拥有再多用户也无法完成放款,资金端吃紧。

    所谓 “双融单模式”,是指助贷机构通过对接金融机构获取短期低成本资金,再以会员费、担保费等隐形费用将实际利率推高至 24% 以上,其核心是通过拆分费用结构和嵌套融资,规避利率的限制。

    某头部助贷平台内部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部分城商行、农商行加速收缩对高利率资产的资金投放,转而采取观望策略,进一步切断了中小助贷机构的资金通道。此前依赖 “双融单模式”,或依托银行资金快速扩张资产规模、快速起量的机构,因资金端断流而无法流量变现,资产规模萎缩。

    对头部平台而言,因自有资金和合规优势,受影响相对较小。通过自营消费场景,头部平台直接承接年化 24% 以下的优质客户,在自有平台成交。而对 24% 至 36% 的客群则采取导流模式,将其推荐至合作机构并收取通道费。当导流业务萎缩时,头部平台会阶段性受影响,但因核心场景闭环,主营业务不会受到明显冲击,整体运营仍能保持平稳。


  • 很同意,要想延长测试的职业寿命,就得往门槛更高的地方走。越是别人无法轻易掌握的东西,越是稀缺。什么年代都是物以稀为贵。不说待遇有多么夸张吧,至少能保证你干的更久。如果你还想进步,还是得保持学习

  • 测试无需担忧 AI 的影响 at September 12, 2025

    只能说 AI 可以替代一部分规范流程的测试工作,但是沟通交流、测试决策和复盘优化是需要人去落实的,AI 替代不了

  • 这些垂直行业需要测试工程师,更需要懂这些业务的测试工程师

    如果这些垂直行业的测试任务不是核心业务,那么根本不需要这个岗位。他们需要的是懂银行业务系统、懂工业软硬件结合系统、懂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电池安全的人。这些就不是在互联网行业随处可见的接口自动化、UI 自动化就能解决的了,甚至你连找这些资料,想自己去实践都很困难。因为这些行业是存在一定门槛的

    粗浅以为测试这个行业之所以还存在肯定是有市场的,未来更需要这样的复合型测试人才,为各行各业进行精细化地赋能

  • 银行科技岗要垮了吗😆

  • 关于用例的一些事 at September 12, 2025

    用例还是要好好写,后面测试功能进行的基础,而且在写的时候还能梳理测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