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试岗,你还推荐吗 at June 08, 2023

    不推荐,业务测试的岗位数量会被进一步压缩。
    1.大环境不好,提效降本,测试这种成本部门会持续受压。
    2.AI 的快速发展,开发模式会转变,测试模式也会发生转变,对人的依赖会更小。

    要么精通业务,成为业务大佬;
    要么转测开,平台开发;
    要么转行,干别的。
    要么等未来被裁员。

    另外,小白别再被培训机构割韭菜了...

  • 测试岗,你还推荐吗 at June 08, 2023

    其实不光测试,业务开发也是一样的,经济下行,普通人都会受到影响

  • 测试岗,你还推荐吗 at June 08, 2023

    现在什么行业都在下行,上升不到一定程度的话,普通企业就算是研发还是项目经理等等岗位,每天的工作也就都一样,同样没有什么上升空间

  • 再吐槽下审核效率 at June 08, 2023

    做一个移动版的推送吧 , 推给版主审核,这比版主在电脑前至少方面很多。

  • 再吐槽下审核效率 at June 08, 2023

    每个文明的第一要义是活着,社会也是😂

  • 再吐槽下审核效率 at June 08, 2023

    没能通过即时通讯发消息提醒版主的确做的不到位

  • 再吐槽下审核效率 at June 07, 2023

    你是没见过搞破坏的发起恶意帖子立马截屏举报的骚操作

  • 再吐槽下审核效率 at June 07, 2023

    审核目前大部分应该是需要登录后台网址才能审核吧,存在的应该是审核不及时的问题,如果能调用接口推送到手机端,像钉钉通知那样调用三方 webhook,审核人员应该能更快看见并响应,但是审核人员就需要更多额外的时间去处理这些事情了。

  • 再吐槽下审核效率 at June 07, 2023

    这绝对是阻碍社区发展的一个问题,早完要解决的。

    1. 💰的问题可以尝试发起众筹,对于捐款用户可以搞点积分奖励或者头像加个勋章啥的...
    2. 技术问题可以发起站内讨论,也许可以找到个模型再学习微调下就能用,不一定要买服务。
  • 再吐槽下审核效率 at June 07, 2023

    写个合法合规的 prompt check,调用免费 gpt api,然后根据 check ruler 反馈结果,来自动审批

  • 再吐槽下审核效率 at June 07, 2023

    如果我是负责人我会这么做:
    1.引入 AI 算法审核
    2.算法审核通过的,先直接放行,人工审核流程后置,发现违规的再撤回并站内警告用户,多次人工判定违规的就禁言 X 个月,多次被禁言的直接废账号。
    3.算法审核不通过的,再走人工审核判断。

  • 再吐槽下审核效率 at June 07, 2023

    即使有自动审核,人工审核也是必要的

  • 再吐槽下审核效率 at June 07, 2023

    人手有限啊。。。

  • 再吐槽下审核效率 at June 07, 2023

    😅 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社区特色,让你冷静之后再发言

  • 同意

  • 线上 bug 本来就是线下 bug 成正比啊,一个 2 周的迭代线下 bug 就几百,你能指望全部发现完。你确定发布的时候缺陷呈收敛态势了?
    这种情况就是要去控制提测质量,提测质量控制不好,你再要求测试也没用

  • 有时候明明知道问题在哪,但是就是左右不了

  • 这种公司感觉没必要待了,这情况感觉整体都出了问题

  • 没事,开发都不怕,你怕个锤子,混就完事

  • 过多 为啥要上线?

  • 当 bug 过多,就不仅仅是测试的问题了

  • 这种提测后的测试工作就是屎上雕花,发现的 bug 一般大多是零零碎碎的功能,而且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互相折磨。
    这么多 bug 需要的是从需求立项,需求评审,任务拆解,技术评审,用例评审全方位的精细化,合理化。
    测试本来就是话语权比较小的岗位,这种情况就只能在测试阶段多提 bug,线上出问题扯 bug 泄漏率什么的,核心论点就是测试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提测质量实在是不行。
    妄图破局除非是一个比研发 leader 更懂项目,有人事任免决定的人来做,否则大部分还是流于 PPT,一顿折腾该啥还是啥。

  • 这种情况下,测试已经没什么好的破局之道了,一定是整个研发过程出了问题。需要对这些 BUG 做个分类,按不同的维度统计出对应数据,然后重新审视整个研发环节:

    1. 需求是足够清晰,数量是否过多?
    2. 研发的产能是否过于超负荷?还是人员配置有问题,能力有问题?
    3. 测试左移是否实施到位,比如尽早提供冒烟测试用例,研发是否执行到位;
    4. 过程中是否存在许多无关的干扰项?比如环境问题,上下游依赖问题,数据问题等等;

    至于线上 BUG,风险评估好,做好监控,控制好风暴半径,也问题不大(按这研发质量,估计也做不好)

    • 很明显,这是牺牲质量换速度,问一下你们 PM、总监甚至 CTO,如果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这么做,那你就别想着破局了,尽好本分把测试做好点,质量的坑,如果活下来了,以后会有时间让你们去填的,活不下来也就不需要操心质量问题了
    • 如果大佬没说这是节奏是来自市场或者投资人的压力,那就是你们需求排期问题严重,开发严重高估自己的迭代吞吐率了,可以把 PM 拉过来,拿数据给他看,告诉他挖了坑以后终归是要填的,他不听你就找大佬投诉……然后,保不齐你就变成了 PM……成为下一个被投诉的😂
  • 做好复盘吧,要么是测试策略有问题,要么就是测试人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