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股票不亏都难,已经看开了
有工作之外的技术真好
是企微请求我们系统,把数据给我们。。就怕数据给的多了快了把系统给弄崩了
嗯,压调用企微接口的场景的时候会注意这个的
虚拟出一个接口估计不太合适吧,得到的结果只能证明虚拟接口的性能
和开发讨论了下,模拟企微对系统发起请求理论可行,但请求会涉及到各种加密,估计难点就是如何构造请求了
可能是因为业务带销售性质,对聊天记录比较敏感吧。。
勾上这个试试
目前待的这个团队,性能指标只有并发用户数,只要不报错就继续加线程 ,开发可能为了省事也同意这个指标,昨天特地为这个争论了一下,没啥作用。
我目前也是这样理解的,而且实际压测过程中拿着 TPS 和响应时间找开发运维进行调优的时候他们也比较有方向,调优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减少响应时间增加 TPS。但现在换了个团队之后概念这块都要重头来,并发这块统一口径挺难的,要么争论要么加入。
翻到一篇阿里云大佬写的,现在性能这块应该是分成了两个派系,一派是并发,一派是 TPS,但是两个流派都能通过分析和调优解决问题。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709950
看了后思路突然打开了,既然线程数和 TPS 都能解决问题的话,那其实配合团队目前的水平更改测试方式才是正确的。
同二线测试,10k 往上差不多得是管理级别了,其实二线搞测开技术挺香的,因为没几个测试会,容易得到认可,前提是公司有晋升机制,可以爬到管理层,不然也是凉凉
比如我 1000 个线程持续压测,但此时 tps 是 100,在某个时间点,有 100 个线程在服务里面,那剩下的 900 个线程是在哪个位置排队呢,在 nginx 里面还是其他地方呢
确实是这样,但是现在很多团队还有领导,都认为并发数这个概念是以线程数或者用户数来判定,想要在团队里改变这种观念太难了,甚至有次出完性能报告给甲方后,甲方又找了家第三方有测试资质的机构再次测试了一遍性能,一看第三方的报告,1000 并发就是 1000 个线程,给我整不会了都
我理解的是 tps 饱和了,说明服务器只能处理这么多请求,再往上加压力就开始排队了然后触发超时
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写自动化的
你想想手工测试的时候是怎么测接口的,关注哪些点,怎么验证数据真实性然后吧这些写点进用例里面
我是这样测的,状态码,code,响应时间,返回参数,返回参数需要连接数据库写 sql 进行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