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要 ***
daemon started successfully 应该是读取的 stderr 吧?看看 stdout
whistle 的 exports 试试,不知道能不能满足你的需求。
我写的是我想喷的点,后来想想算了
psot 所传递的数据或参数不是已明文形式存在的,而是封装后的,因此相对安全系数高
测试资源复用吧,尝试提高效率。
比如把手机都集中在一起,自建 stf 分享设备,这样谁想用直接上去点两下就行了,省的到处跑
好烦啊,每次都是完美版
用命令行,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uiautomator dump xxx
需求理解错误
应该是 windows 版 chrome 的问题吧~
我也遇到了,而且我试了直接用命令行加 --screenshot 或 --dump-dom 都没有反应
突然发现这个允许按钮貌似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是“允许”二字
这个有点想当然了,就我看到的含允许的能覆盖到 50%?
微信就是吧~
我感觉你说这些,更偏向单元测试。
Selenium 其实接近黑盒测试,这两个在方向和收益上是不太一致的。。。
这么改,原来的开关就失效了吧……
按机型来做,采购成本太高了划不来~
按照 sdk 和分辨率、厂商等几个维度来做适配,然后 top 机型看成本选 10 或 20 就差不多了,其余的出问题了通过云测试平台验证和修复。
ios 系统的话有 preview 版本的
看到第四行 “环境” 这一块,我就已经没耐心往下看了。
python 标准库也算环境吗?
我觉得你可以把详字去掉
我举个例子吧,
开发刚刚部署了一个测试环境,然后提供了测试环境的地址:
https://www.qq.com/docs/create?node=&is_markdown=1
并且按要求配置了 host: 10.0.0.5 www.qq.com。
这个时候,你用浏览器打开链接是 ok 的。
如果你了解 dns,会知道浏览器访问的过程是先通过 dns 服务器查询到www.qq.com
这个域名对应的 ip 是10.0.0.5
,然后再通过 ip 向真实的服务器发起请求的。
按这个道理,那我去掉 host,然后直接访问https://10.0.0.5/docs/create?node=&is_markdown=1是不是也可以呢?
实际情况是可能不行。
这里我用 python 的 requests 分别模拟了两种情况,把请求和响应通过 log 打印出来了:
send: b'GET /docs/create?node=&is_markdown=1 HTTP/1.1\r\nHost: 10.0.0.5\r\nUser-Agent: python-requests/2.18.4\r\n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r\nAccept: */*\r\nConnection: keep-alive\r\n\r\n'
reply: 'HTTP/1.0 503 Service Unavailable\r\n'
header: Cache-Control header: Connection header: Content-Type <Response [503]>
send: b'GET /docs/create?node=&is_markdown=1 HTTP/1.1\r\nHost: www.qq.com\r\nUser-Agent: python-requests/2.18.4\r\n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r\nAccept: */*\r\nConnection: keep-alive\r\n\r\n'
reply: 'HTTP/1.1 200 OK\r\n'
header: Server header: Content-Type header: Transfer-Encoding header: Connection header: Cache-Control header: Date header: Set-Cookie <Response [200]>
对比发现,对于配置了 host 的情况,实际发出请求时,header 中的 Host 字段用的还是域名;对于直接使用 ip 访问的情况,Host 则是使用的 ip。
然后因为服务器会对 Host 进行校验,所以,直接用 ip 在浏览器中是无法访问的。但是,通过代码或工具人为修改了 header 中的 Host 字段,就一切正常了。
不是随机,看官方文档
你是不是对 reset 这个单词有什么误解?
我又不会看日志...
最近看社区,提到了正交法,建议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