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管理 小论 关于质量的想法

陈子昂 · 2016年05月13日 · 最后由 陈子昂 回复于 2017年02月24日 · 2831 次阅读

工作这些年,总结了一些质量的想法,抽取了 20 条发出来,有兴趣的做参考
主要围绕着降低风险,尽早发现问题,帮助项目找到问题 和 测试团队管理

1.一开始要求质量和把降低风险加入设计过程中,不使用线型模型的验收方式,这样会延误很多时间。
2.要有一个最小成本的全面考虑,来源于尽早提出问题和尽早发现问题。
3.越早提出更多的问题,根据激活率不会超过多少的法则,可以间接提高质量。
4.模块缺陷密度和有效问题数都是重要的数据,投入模块的时间以前者做为依据。
5.交叉测试便于执行,当上下文完善时,验证非必现时有一定的功效。
6.每日需要制定 1 个新增问题和解决问题率,控制不可复现问题。
7.质量管理思想,里程碑和切割小版本来控制项目不会延迟和低质量透明度和重要问题都已经修复。
8.测试用例维护和执行是一个有效的流程,用例是测试最小粒度单位的,也是保证测试覆盖率的帮手。
9.质量是一种结构,需要推动其他部门的参与进来,质量也是服务部门,把重大的事故和损失从数量上转到质量上。
10.80% 的质量问题和延误来自体制问题,10% 是由具体操作者导致和不可抗力因素,不关注 20% 多发问题和激活问题区域会贡献大量的问题
11.质量需要有一个强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和共享备注信息,使测试人员可以了解这个阶段要做什么。
12.一个阶段需要有明确的目标,需要有激励和提高质量和生产率的好办法。
13.质量部门需要有一个相同目标,分工明确,存在协作关系的风气。
14.在测试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及时提出,完成一系列工作记得及时反馈。
15.随时检查工序和工作标准有效性的方式,如果阶段性不适用,需要有备选的方案来调整测试计划。
16.有一个长期改善产品和质量的目标,会对应扩展测试内容。测试研究需要投入资源。
17.风险控制取决了没做哪些。
18.基准测试可以避免后续版本每次重新生成数据,让调优方向也变得更简单。
19.易维护的模块更需要加入自动化,数据驱动上层和非上层都可以使用。
20.风险预控的后阶段会适当对一些问题较大的内容做开关。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共收到 6 条回复 时间 点赞

谢谢分享,近年来接触到很多传统行业的质量管理知识,越学习越觉得和我们 IT 行业的质量管理在本质上非常接近,甚至说是理论上的统一。
例如最近在看到失效模式分析 FEMA 等等知识,如果应用在软件开发中,绝对是可行的

#1 楼 @rojasall 是的,都是统一的。团队上理解这个思想,就不会让问题都堆积到最后,尽可能去解决一些事。

额。我能说我基本没大看明白么

#3 楼 @ycwdaaaa 每条是独立的,不是串行的。围绕着就是如何确定按期发布,并且尽量规避风险,实际工作中都是用的上的。测试不是找到问题,还要承上启下去驱动,测试工作中是处于下游的。

楼主,你觉得如何才能做出测试的价值来? 除了测试项目提交 bug 意外?

吕明浩 回复

围绕在如何尽早发现问题和质量时间成本的约束上。
1.多帮助项目组成长,除了流程以外,提供一些可以支持优化的方案,比如安卓纹理格式修改为别的,比如项目组调优后实际和之前的包各项参数的比对结果。每个版本如何快速检查防火等设置是否修改等。
2.测试前移保证发布时间。这个方式有很多,只有前端和后端其中之一就可以开展测试。
3.必要验证的通过技术手段,让他可以并行进行验证,而不是线性。比如分层的自动化,稳定性纯自动进行。
4.帮助开发验证埋点和前端埋点。
5.和开发一起做压力测试,监控数据由测试来反馈。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点击这里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