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
我们这种重构都是开发改完,主流程跑完,测试测完后接口 DIFF 和流量回放通了才行的,不然鬼知道有什么坑等着你呢
正常来说主流程冒烟不过就直接打回,结果来一个直接不冒烟了,那不绝了么
我的天,这是多想不开
是所有功能还是只是做简单的页面轮询
主动离职和被裁不一样吧,突然说要裁了,然后还要牛马一样的确保交接满意,这多少有点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了
1,写 BUG 的时候会提页面链接正常,但是你会提某个元素 XPTH 路径么?
2,很多时候这种页面的 BUG 的元素里面的值我自己都不知道他应该是什么,比如一个酒店或者景点的封面图,他就是一个图的链接,我也是要调外部接口才知道值是什么,但是我人眼看得出来这个图不属于这个酒店或者景点 AI 怎么判断呢
3,大模型怎么理解你的操作步骤和预期结果,因为这里面有你具体的业务知识,给他配一个知识库么?
自动化很关键一个指标是可靠性,特别是巡检类的,经常有本应该成功的失败了,或者本应该失败的没卡住,那对业务来说这就是鸡肋,首先会让人觉得这个不可靠,一次两次会人工确认,次数多了谁还看呢
1.任何接口测试都依赖契约的,首先想做相关的肯定得有相应的契约文档或者契约平台这些,如果没有先搭基建或者自己整理文档,接口测试也是业务相关的,首先你得知道业务的入参组合,返回情况才可能写的出来 case 和断言
2.在 1 都清楚了后,你可以 POSTMAN 也可以其他的工具调也是测接口
3.在 2 的基础上再想用平台也行,用脚本也行啥都行让他自动跑,做巡检,做发布的线上流量 DIFF,做流量回放(依赖完善的日志体系)等等
4.在前面都通了在想着和 CI/CD 流程做集成
没有,我是想知道提效的占比确认主要做啥,当全是提效没得业务了就要凉了,提效很多时候是要自证价值,自证价值就很难受了
提效和实际业务测试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