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发布过话题
  • Hadoop 造数 at 2022年07月21日

    不考虑数据重复,用 yes 命令,创建 10G 文件 10 来秒,考虑数据复杂度,可以用 tpcds 来造数据

  • 我眼中的性能测试 at 2022年04月11日

    前置的需求分析与测试设计,后置的性能分析与性能调优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

    认同,测试只是种手段,如何分析需求,分析架构链路,设计性能测试场景,将业务模型转为脚本模型才是比较重要的,不然做出来的结果也没意义,指标数据只是执行后的死数字罢了。

  • 并发只是提高 TPS 或 QPS 的一种手段,实际操作中线程数=并发数,但是不等于处理并发能力

    秒级 1000 并发需求可以有两种理解:

    1. 场景可以支持 1000QPS 或 TPS,不论是高并发还是低并发,能达到就可以(达不到加资源),同时观察响应时间和错误率在合理范围内,给出达到预期的最小并发,另外如果资源冗余再看下资源能支撑的最高并发以及可达到的最高 TPS 或 QPS,评估是否符合预期(适用于流量高峰持续场景)
    2. 当前资源下、1000 并发场景下的服务能力在合理范围(响应时间、错误率、资源指标),直接起 1000 并发,看资源情况(适用于秒杀活动那种场景)

    这种都要结合实际的性能测试需求,看是哪一种再决定怎么做,不用纠结于字眼。以登陆接口为例的话,我理解更多的是 1000QPS 的概念,而不是 1000 个并发。

  • 是的,测试用例评审就是拉齐产品与开发,开发与测试,测试与产品对项目需求的认知,防止出现返工扯皮

  • 开发不想听的用例评审:点这个按钮,输入这个东西,......(🥱,好无聊)
    开发想听的用例评审:这个场景下。。。这个逻辑下。。。(卧槽,这个逻辑好像没考虑到)

    评审时注意引导讨论,简单 case 快速过,涉及到场景逻辑的要一条条认真对,不确认的 case 要提前标注与 RD、PM 讨论
    测试经验比较少的经常写一堆前端 case,不考虑前端操作带来的后端逻辑,写了几百条看不到重点,异常逻辑分支重后端,前端操作几条就够了

    我经历过的 case 评审都是在与开发对场景逻辑中度过,要么测试帮开发补充逻辑场景,要么开发帮测试补充逻辑场景,这样才是测试用例评审的意义,测试用例不是宣讲,是对齐。

  • 测试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提升自我价值,这些价值也可以被上下游认可,但问题是大部分的测试缺少这样创造价值的土壤
    让做
    你能做
    做完落地
    落地能推广
    推广产生业务价值

    很多做的事情死在其中的步骤中。开发从无到有可以依赖业务方、产品提供原型创造符合业务需要的软硬件产品,测试很难创造落地东西,因为没有明确的需求方。现在各种平台层出不穷,我觉得开发这些平台给自身带来的技术享受、技术提升应该是要大于平台本身对质量、效率、团队带来的价值成就的。

    其实不用否认,不用证明,测试在研发测试流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测试人员是很容易被替代的,幸运的是我们很卷,开发卷,产品也卷,需要快速迭代,需要开发不停的写业务而不是写单测,这样给了测试生存空间,就像上面说的存在即是价值,不用怀疑自己价值,不用拔高自己价值,不要一昧追求技术广度,单一领域内的技术深耕、业务深耕可能对混口饭吃更有帮助

  • 不能,你后面的如果反而是全链路压测更应该考虑的问题或者是关键问题。。。。压测形式、接口等等只不过是做压测必要参与条件,怎么做好反而需要考虑数据污染、流量来源、业务场景、流量比例等等这些东西

  • 学了几个新名词 at 2022年03月07日

    质量内建:内部没事找事
    研发赋能:外部没事找事
    敏捷驱动:快速做完业务然后没事找事

    玩笑一下,无意排斥或怎样

    质量内建:从 QA 角度出发,找到 QA 可以主导的测试质量提高的建设的事情,例如测试准入准出流程规范建设、代码提交环境部署的流水线建设,各种自动化测试提效等等。
    研发赋能:从 QA 角度出发,找到可以对上下游产生影响的测试建设的事情,例如测试左移的一些事情,环境维护、单测、代码覆盖率检查,亦或者是质量内建中沉淀的测试工具、平台等放开给到研发,提高研发自测效率质量等等,或者是右移的一些事情,例如一些质量监控的东西反馈到研发、产品等等,提前暴露解决一些问题等等。
    敏捷驱动:就是快速迭代,通过自动化的手段,当然不光是测试自动化包括提测上线等等,快速对齐,快速开发,快速回归测试,快速上线,线上即时反馈,再快速循环等等,但是实际真正能把敏捷用好的寥寥,这要求整个团队能在各个层面对齐,认知、技术、能力等等。

    多学习多干活对个人成长提高是好事情,技术虽好,莫要贪杯内卷哦

  • web: console 报错给前端,接口报错给后端,都没报错给前后端
    app: 接口 200 给前端,非 200 给后端
    【手动狗头】

  • 节点 1 后再增加并发,qps 仍然增加,说明节点 1 的瓶颈不是服务端瓶颈,可能是并发太少或者发压机瓶颈导致 qps 上不去
    节点 2 后再增加并发,qps 不增加或者反而降低说明有可能是服务端瓶颈,还要结合响应时间、资源情况、服务 log 去排查原因

    qps 上不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压测服务的链路配置等去调整,并没有特定的规律,压测过程中流量 qps 只是其中一个指标,要结合服务器资源、数据库资源、网关等链路的每个点去看对应的指标情况,这样你才能分析出 qps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