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程数跟接口最大用户数有什么关系。。。应该是测试 QPS,接口每秒能处理多少个请求吧
不能申请拿到 git 权限吗,申请个 reporter 权限就行,不然怎么做改动范围评估
感觉不如直接看 gitdiff 来得直观
其实内推和 boss 上自己投是一样的
并发数都不一样,导致时延高了,qps 肯定低了呀
如果产品和技术根本没有白名单的逻辑,不可能为了测试增加相应的代码从而增加风险
app 的 ui 自动化不是 appium 比较常用吗?
对学历要求是比较高的吗,比如 985211
现在起开始转型开发,小公司内部转开发也比较容易
有幸去过后端开发 7:1 测试的公司,每天都在发版,测不完也要直接发
平台对比纯代码肯定有不灵活的场景呀,我司还按照 Metersphere 的功能又开发了一套差不多的平台,不过加上了可调用 jar 包的功能,jar 包就是自己写代码逻辑了,相对灵活了一些。不过公司没有大厂规模和开发能力的话,建议直接用 Metersphere
为什么要用 500 个并发数,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并发数应该跟 cpu 线程数相差不超过 2 倍。
我司就是这么处理的,哪个需求引入就是哪位测试负责(就算是 1 年前的需求都会追究),包括研发夹带私货这种问题(因为测试有代码权限,可以认为当时你没有进行 codeview),像这样的情况比你们更恶心呀。不过也不是测试全部背锅,相应的研发也是要负责的
fildder 拦截请求再篡改?
我意思是业务自动化体系才是最核心的,使用了什么框架是次要的
赞!这才是最有效的自动化手段。最近面试经常被问到是如何做自动化的,本人都是回答楼主的第 1、2 点,可面试官大都关心用了什么框架,我真是服了。
看着像是偏向开发的岗位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测试环境压,jmeter 线程数一直增加,记录每个接口的最大 QPS
mac 就是不能玩游戏的笔记本,其他没啥很大区别
是不是集群压测影响呢,先试下单机器压测看看?
接口日志=服务端时延,jmeter 日志=服务端时延 + 返回到 jmeter 客户端的时延?
赞啊
测试环境的 mysql 慢查询日志确实很容易误报或者说不准确。另外,mysql 不是已经有 general_log 查询日志了吗,为什么不考虑直接处理日志呢
确实是,开发打的 jar 包挺多外部 jar 包。时间关系还是先用 idea 生成参数放到 txt 来做吧
自动化比较难发现问题是对的,可是楼主做到了 95% 的覆盖率就不一样了,当然这数据水分有多少就不知道了,就算路径、场景覆盖很全,但是断言字段不全也是一个遗漏点。然后一些 bug 是因为各种数据产生的,按照常规的自动化数据也是发现不出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