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录屏和拿日志,locat 窗口本身就是用来看日志的。不过 ios 本身的开发工具没用过不知道是否支持,安卓和鸿蒙(装鸿蒙的 dev studio)是很方便的。
这里也分享一点经验:
安装 android studio,在 Logcat 窗口可以直接对手机进行截屏和录屏然后保存到 pc 指定路径。提 bug 需要贴图时结合 snipaste 截图工具使用很方便。

去看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1.能服务、助力业务的技术才是好技术。
2.多看书并践行会帮你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思维模型建立《金字塔原理》、《好好思考》
如果是容易内耗、界限感不强的人《被讨厌的勇气》、《好的爱,有边界》(强推这本,有界限的人不容易在各种关系中被 pua、道德绑架)
如果有完美主义《微习惯》《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
3.关注自己的情绪、身体健康。世上有很多工作,但只有一个你。
即将 13 年。。毕业后就没动过,前期也出去面过,但都没选择走,呆得太安逸,现在后悔了。
差不多情况。喜欢功能测试喜欢琢磨用例设计,自动化只有入门级,能缝缝补补搞个基本的框架的,没搞过平台,测试环境搭建部署、k8s 使用、cicd 配置这些杂七杂八的熟练但不精通。干了十几年不到 20k,一直以来都过得太佛了,不主动争取,工资都 n 年没涨了,出去估计没人要,还在公司苟着。就酱吧,中年阿姨实在不想花业余时间再去卷技术了,如果被裁能找着找,找不着就躺平。年轻没家庭没娃的多卷卷,多跳跳。
严格讲点点点是执行。测试的精华在于用例设计,在于质量风险防范。
测试拿开发技能进行 pk 有点本末倒置。
测试的那点自动化平台需求招个开发来实现效率秒杀大多数测开。更别提现在还有 AI 这个利器。
自动化的意义是什么,表面为了提效,提效是为了什么?是提供基本的功能可用性检测的同时让测试有更多精力去深入了解业务、实现、进行探索式测试。
测试的竞争力在于对质量和风险的把控,对业务的熟悉度、程序实现、质量风险的了解度越高越有助于把控质量。
起码要了解它的原理和各个组件的作用、协作关系、基本配置。
可以不是专家不会从 0 部署,但是需要去维护、排查问题时得有头绪,这就依赖上面这些内容的了解。
App 迭代频繁不一定是功能迭代频繁,有可能是在堆功能。
如果关键功能比较稳定了,考虑对关键功能做正向流程的自动回归,自动回归脚本还可以跑兼容。这样可以节省下客户端回归与兼容测试、服务端关键接口正向回归的时间。
会的。资源有限的普通人工作和家庭没有平衡,只有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