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的观点是,“真想学习不需要加群”,恰好今天看书讲到相关内容,分享下。
学习渠道的选择因人而异。针对个人的毫无依据的 “诋毁”,有必要澄清,也就是 “干货” 这件事。从开始做自媒体以来,我遵循的原则是完全原创,至今没有转载或搬运过任何一篇其他人的内容,创作模式也经过了几次迭代,英文官网学习笔记,纸质书学习笔记,框架平台教程,工作思考沉淀。可以说很用心在输出。
产出有公开的电子书、GitHub 的开源项目、B 站的平台教学视频和公众号的思考文章,虽然水平很一般,比起真正的大佬还差得很远,但也是很诚心在做分享这件事。正在制作 “软件测试知识体系” 专栏,也没打算收费,希望能出一个非技术的软件测试的 “作品”,既梳理知识,也分享帮助更多人参考学习。
微信群运营了 4 年,没收过费,人数多了以后,有些内容分享出来有所顾忌,建个私密小群的想法很久就有了,恰好朋友圈看到有例子,就借鉴了。也设立了门槛,为了避免误会,我强调了全部作为群资金,并且支出我都通过群公告进行公开。提高门槛也是为了限制人数,不然有可能从小群变成大群。相比于知识星球,我建小群门槛低很多,本质上我也没有收入,只是个托管的财务,最终会以各种方式返还的。
就学习方法而言,个人推荐:
1、首选官方教程,官方教程永远是对新手最友好的教程,条理清晰,循序渐进;
2、其次是博客,很多博客是对知识进行了拆解,用更容易理解的语言二次解释;
3、开源项目,比如想学习 pytest,可以看一下 tep,能够帮你快速构建整体认知;
代码确实不够简洁,假如文件很多,那么可读性会比较差。可以考虑下代码数据分离,用文本文件或者 yaml 文件把 path 单独存放,再写个 loader 读取到代码里面,代码就看着要 “优雅” 点。
用例评审:
1、对齐产研测三方信息,尤其是中途发生过变更的点;
2、范围包括:模块用例、联调用例、测试物料;
3、评审过中,说不定能发现提测前 Bug;
开发人员不能做测试,因为自己测自己写的程序,从人的惰性角度来说,很多 bug 还是发现不了。测试人员要写代码,因为人工测试效率低,需要写工具或平台的代码,提高测试效率。二者其实是两条平行线,开发做测试也不合适,测试做开发也不合适。也不排除有些综合能力特别强的团队能够开发和测试全包,并且能输出高质量产品,但这也是极少了。
如果转过去的话,年底绩效不合格的指标大概率是我来扛。
今年还是稳一点好吧,这个情况转过去不一定就比继续做测试好,反而可能会认为心态有点浮躁,对以后发展不利,何况年龄也摆在那了。
建议先稳住,既然现在是测开,那么下次业务调整有测开的机会,估计也会优先考虑你吧。再等等。
用例集:按照系统模块或逻辑分组。
用例标题:对测试内容的精准简洁描述,尽可能用少的字符数描述清楚用例覆盖点及结果,一定要有结果。
步骤描述:对测试内容的详细步骤描述,包括但不限于:1、数据初始化;2、功能步骤。
预期结果:执行步骤对应的无 bug 时的结果。
前置条件、用例类型、优先级按需添加。
XMind 推荐用以下格式编写:
用例集可以多层菜单;
用例集下只有一层用例标题,用例标题打上优先级的标记;
用例标题建议一句话:验证 + 动作 + 结果,比如:
验证输入正确信息登录成功。
验证输入错误用户名提示用户不存在。
验证输入错误密码提示用户密码不匹配。
步骤拆成多个,步骤描述和预期结果一一对应;
用 XMind 的概要补充前提条件;
注意,让每条用例都是完整的,能让别人执行的。
JAVA 编码规范方面检查项,可以参考《阿里巴巴 Java 开发手册》:
最新版本:黄山版(2022.2.3 发布)
https://github.com/alibaba/p3c
看了下原文,这两个图应该这样来对比:
PS:https://martinfowler.com/articles/practical-test-pyramid.html 这篇文章干货很多,值得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