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都不推荐转前端
建议专注某个领域
我蹭公司的票参加过 MTSC 2020 深圳站 和 QEcon 2022 深圳站,我的看法:
*关于是否参加 *
关于票价
印象中 MTSC 2020 票价一千到两千多块(没求证,只是印象),QECon 2022 票价三千到四千多块,从绝对价格上看,MSTC 明显是更便宜的,而且自我感觉停下来没有很大区别
关于自嗨与落地
对于大会的建议
结论
都到这个地步了,没必要黑什么,得了便宜还卖乖
我是一名大厂的面试官,校招/社招/外派同学面试不下 350 个,按照大部门的标准,先给结论:如果个人能力不突出,没有机会。
首先,培训班背景,我理解计算机基础可能不扎实,会成为你在大厂做正式员工的最大的阻碍;
其次,这样的年限(说直白一点吧,如果已经 30+ 了),这样频繁的跑路基本没啥能力和经验积累,大概率也过不了一面;
所以,最后要入职大厂就只能选择做外派,下面介绍两、种外派。
我是面试官,校招/社招/外派同学面试超过 300 人(都快把我面死了)……
真可怕
1.这种简历 大厂背调一出,就算前期面试通过了,也会被打上不诚信的 tag,直接拒了
2.大厂要求是 5 年 2 家是个底线,除非通过内推渠道,还有你的能力非常强,采用机会,否则,进大厂无缘了
3.你可以在行业里面打出你的名气,凭借你的能力,这样还有希望
前段时间有几个特别优秀的老哥离职,我也很纳闷,做得好好的为啥要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太复杂了。我觉得格局打开,忍一时风平浪静是需要的,但是视野也得拓宽一点,未来 10 年说不准,看到未来 3 年还是有必要的。
感觉大家的关注点不太对。发这个帖子只是想知道下目前这种简历情况还没有机会进大厂。能不能后面继续保持这个涨幅,而不是关注我的工资多少,我的城市是哪里,在哪家公司。如果修改简历了,进大厂背调会不会被查出来
是有这种想法,想保持这个涨幅。目前公司每年涨薪大概 3%-4%。除非升职能涨 20%。刚来一年多,升职很难
武汉吧
只是大概,实际肯定不会那么高,楼主的意思应该是想继续保持涨 20%-30% 的幅度
培训出来的,第一份工作是 5K,差不多是你说的数字的一半工资。二线城市,没什么大厂。
1.25 的 8 次方 5.96
假如楼主毕业 8k,现在也是 4 万/月了,大厂还要的起吗?
每年涨 20-30%!这得多高啊
专门去脉脉看了下帖子内容。。。客观的评论了几句,楼主骂骂咧咧的删贴了
聊天记录奉上,@ 恒温 社区这是踩到别人尾巴了嘛..... 不是被攻击就是被黑呀
也许是我的回复刺激到了,呃太难了
只是回复了,如果你开心一直点点点主一直点也没错
但是现在很多公司的测开、效能团队确实是纯研发人员了已经
热闹没得凑了
大会的门票对于我这种小测试来说确实是贵,但是其实我也能承担的起,但是比较社恐所以从未参加过。参不参加看个人意愿就行了,就跟买东西一样,明码标价,愿意参加就参加,不愿意参加就算了,能否有收获,收获如何参考之前的大会心里就该有预期。脉脉这种抱怨我只是觉得开发与测试之间工作的碰撞导致的迁怒。我倒是觉得 testhome 挺不错的,至少这里的理念我觉得很好。总是要有点梦的,不是么
没什么看法,愿打愿挨~没人强迫~
大会就是大会,愿意去你就去,作为一个大多数,我是不会自掏腰包、住宿自费跑去开会的。我最多就是白嫖,对,我代表大多数想白嫖的人,就算这样,往年公开出来的,我也不看了。看过听过,知道自己菜。但是开眼界啊,井底之蛙当久了,就会觉得眼界是值的的。
作为行业大会,盈利也好不盈利也好,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想花个门票钱,就拿到工程落地方案,还要清晰的学习路线,真的是想得美啊,我这个白嫖党都觉得过分了。大会就是大会,不是培训。要提升、学习路线,有教培机构,收你一万你会不会觉得贵了,但是人性啊,摆在这,贵的你肉痛你就努力学了,自然就有收获了,不信你可以去某兹的腾讯课堂看看培训感想。哎~~~
可能是太爱 所以无限期待,我也只能这么理解了。
——白嫖怪留
贵与不贵,看个人价值观,但没法代表所有。
脚踏实地与否,是个人底蕴和追求,总有人在往高处爬,跟环境无关。
去讨论谁功利不功利,兑现不兑现的,于自身成长而言都是没意义。
职业上,只要是往高了追求,无非就是掌握某些知识能力非主动的变了现,或是为了提现而去想办法掌握某些知识能力。
真要讨论思考,还不如讨论工作时间摸鱼逛社区于公于私到底对不对。
下面是个人对参加大会的看法。
就谈大会内容,对自己开拓认知上限有没有用,对职业发展技能学习方向有没有指导意义。
如果是公司报名参会,那个人只付出了些时间成本;如果是个人买票,平摊下来,一个议题的背后是百十号人的成本各种踩坑填坑总结出来的,现在去现场听 20-40 块钱一个,值不值看个人价值观。
还有参会目的先搞清楚,再决定要不要参会。我参会目的明确,就是带着一些问题去的,与同行交流与讲师交流,解决我遇到的问题,讲师都比较 open,你问人家就答,借着这个大会的平台。花钱培训也是一样,你问测试相关的问题,甭管是不是课程内容,老师会避而不答么,不会的。把人家的东西,精剪下抽离出能在自身应用的部分,只要开卷,总会有益。
多考虑如何让钱花的更值、如何让知识变现或提效、更钱半功倍,而不是如何省钱或是维持现状原地踏步。
好多事儿都是经历过才能体会,而不是没深入其中就感探究其本质的,科学研究和辩证这么来的话世界就乱套了,从工程师角度工程师思维而言,就是解决问题,遇到啥问题,想办法去解决。
在这个信息漫天飞的时代,每个人要学会知道自己要什么,有效过滤毒鸡汤
没想到这么热闹!
想说的蛮多的,独立开了个帖子
https://testerhome.com/topics/3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