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点自己的体会,工作 8 年,工作前 5 年是做网络设备的测试(跟互联网测试有很大差异),自动化也只是用 python 写写简单的脚本。后面转到互联网,刚开始基本啥都不会,经历了艰难的学习爬坡过程,大学也不是计算机专业,所有互联网相关的东西都是最近 3 年学的。比较幸运的是公司领导给机会,我自己一个人用 python 搭建起了 web,app 以及接口的自动化测试框架,搞完后感觉能力有个比较大的提升,主要是代码能力方面。后面又自学 java,把 java 编程思想、代码大全等啃了一遍。做这些事情费了不少脑子,也花了不少时间,但是很值得。我个人是觉得关键在于自学能力,还有基础也很重要,在追求最近技术发展的同时,不能忘了基础知识,这是造轮子的关键。

  • 各种培训班出来的人,最大的问题在于,学习能力和基础素质。很多都是基本技能有了,但是很可能在某些方面浅薄的没有下限。手工测试其实主要就是测试基础理论和用例的学习,剩下的就是业务和需求能力了,而培训班出身的测试,在需求和业务能力方面,非常薄弱,也比较少能去自己学习的。

  • 感觉你说的非常对

  • 看缘分

  • 搞了那么多年免费,也没见你说好啊

  • 怀揣梦想,面对现实。 搞那个培训养活自己和 “抨击培训” 不冲突。
    思寒那个是个大工程,不是那么好搞的,有很多因素。所以,搞培训先让自己活下来没什么问题我觉的。
    关键看 “抨击培训” 是抨击什么类的培训,有的培训也是蛮好的,要看具体的内容是指什么。
    这个社会和测试市场 是层次的,也和自己目前的测试水平层次有关系,不同层次的人,不同的角度和自己的屁股所坐的位置都会导致不同的结论。随着自己的成长和市场的优胜劣汰,看法和个人认知都会不断变化的。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 “变化”

  • 同求解,不抬杠,只求开开眼界~。

  • 大部分观点还是比较认同的,楼主也是很有想法的人,我和你一样感受到很多焦虑。

    说 1 下不同的观点吧:
    "团队怎样脱离手工业务测试",这个思路也许有误,因为测试是一个持续学习并实践的过程:学习业务知识、测试技术、不同用户角色、开发使用的开发技能和架构、产品本身的价值和定位等等信息,需要测试人员不断去学习和探索,需要测试人员具备很好的工程化素养,去学习自己的被测系统,去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缺陷,而不是脱离了手工测试去追求纯粹的技术实现过程。自动化测试是有用,但也有应用场景,不是每个项目都值得开展,也不是每个项目都会开展的很有价值。

    个人认为真正做好手工业务测试是把控质量的根本。而不是跟风去掌握自动化、性能等技能,虽然这些测试技术在某些项目特定场景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团队中有核心成员掌握即可,不需要全员掌握 (这个东西会就会,不会就不会,门槛也不高,公司没义务给他们培训、教他们掌握技能)。

    趁楼主的话题多说 2 句,我做了接近 10 年的自动化测试 (从 06 年开始接触 QTP,到现在设计自动化框架、编写自动化测试平台等工作),总结下来就是:针对现在面试些小鲜肉们 (尤其是外包),动不动就说会自动化测试,一两句问下来啥也不懂,也不知道哪儿来这么大口气。都是外面这种培训公司、技术公众号等形式更具有吸引力,为啥呢,因为小鲜肉们已经习惯了学习"低信息密度"的知识,就是说他更习惯接受"浅层"知识信息,轻易能从培训公司、技术公众号等渠道获取知识提炼精华 (拿到的知识直接会被划重点),不愿意也不会去尝试学习复杂、困难、耗时过长的知识 (比如说深钻一个知识领域、深读 10 本书、自己不断尝试失败和实践的过程),没有经历思考和琢磨的过程,他的知识体系根本形成不了。

    以上是个人观点,打了这么多字,请轻喷谢谢。

  • 为啥是 M 不是金字塔
    顶尖的都就那么多
    中层现在多一点 基本是会点简单自动化 毕竟工具这东西 学几下就会了 会点简单的不行的 python 也写会 python
    底层就是连简单的自动化语言啥都不会 就会点业务

  • 我就问下这个社区的那几个头, 之前不是大力抨击培训班吗? 为什么现在自己又搞培训班来圈钱了?不是推动国内测试行业发展吗?免费培训好吗?收那么多黑心钱合适吗?顺便看下是不是真匿名呢?

  • 能发帖吗

  • 如何开始你的分享 at April 10, 2018

    为知笔记 有 linux win windows app 众多终端版本,我用的是 VIP 付费版,不贵一年 60 元。
    为知笔记 有各大浏览器插件,可以直接一键保存网页内容。
    也有 日志 和 工作记录功能,你直接自己建立文件夹目录来管理也可以。
    还有 Markdown 编辑插件,都很好用。你可以试试。

  • 别什么 M N 了 做好你自己的事混口饭吃,分析这些什么 MN 的有鸟蛋用

  • 百度不够

  • 开发也不应该是顶层强者多,curd 一抓一大把吗?

  • 是的,你这段话,我忘加了。有的像你说的吃苦好学的 3 年内十分优秀的也有。不过很少,所以也是 M 层的上层。

  • 我一直觉得在这个行业不要用年限来分人,有很多 3 年内的真的学的很快,有人每天学到凌晨,1 年时间就可以超越很多 3 到 5 年的,更别说好多 3 到 5 年的都是在混日子。

  • 如何开始你的分享 at April 10, 2018

    “这些也都可以通过笔记的日志功能记录下来”,用的有道笔记,你说的这个是什么功能?挺有意思的。

  • 如何开始你的分享 at April 10, 2018

    以前菜鸡的时候会写 CSDN,记录菜鸡的成长过程,现在不敢写了,写错了误导别人就罪过了。。。
    等下次再开始写的时候可能会到新的层次吧~

  • 你所谓的上层强,其实也没啥强的,不过是机遇好点,经历过一些事情而已。门槛也不高。
    整个环境就这样,你可以看看哪个团队的测试不是坐在最角落里。
    我记得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报导,FACEBOOK 的座位每年都调整,位置决定了团队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
    大部分人就是养个家糊个口,有机会买个房子,不行就回老家,就那么回事,别想太多,自己不开心。。

  • 看看论坛里伸手党的数量和一堆小白提问就知道题主说的底层人数有多庞大了

  • 测试就是个夕阳产业,比开发更容易被淘汰。

  • 如何开始你的分享 at April 10, 2018

    分享的目的,一是自己加深记忆,二是可以让别人发现你的问题,三是让自己身心愉悦,有成就感,获得认同。何乐而不为?

  • 如何开始你的分享 at April 10, 2018

    我和楼主的想法一样,那些就是自己该会的,啰里八嗦些一堆干啥,哈哈哈哈

  • 如何开始你的分享 at April 10, 2018

    其实有一样的,问题很多,比如

    1. 内容太大众化,网上一搜一大把的
    2. 问题太偏,没人想了解的
    3. 太难的,自己也不是很熟的 不知道怎么去分享,写了几篇好久没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