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轩哥,总监喊你去办公司喝喝茶

  • 个人观点,强弱是从多方面考虑的,但招人面试本身是一个主观的事,无论面试官是你或者我,其他任何人。
    但总体来说是门槛 + 眼缘 + 客观因素等其他来决定的。毕竟古话说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
    门槛来说,对待公司要求招聘的职级,本身面试官有自己认识上的技能要求或者公司层面就有相关的职级文档(也是前辈们总结而得)。具有普适性,不具有绝对性
    眼缘来说,人是感官性动物,都有自己的憎恶亲疏,而且面试官本身是不是极端性格,也不好说。有时候面试者也会因为公司环境或者面试官的态度,而放弃该公司。
    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要认为自己去面试一家公司,自己好像处于劣势一样(态度上还是要真诚而又重视的)。
    对于面试官来说,公司有超多福利、良好的成长环境,自然会出现百人竞职的局面,同等职级要求就会更多
    对于面试者来说,大多数都是追求更好的平台、更贴心的福利,那同样需要过硬的本领。
    而且公司招人在不是迫切需求的情况下,一般都会有备选对比的环节,此时的强弱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所以,面试官与面试者是一场主观博弈的过程,谁筹码多,谁更容易获胜。

  • 说话很冲?你要不看一下一般的招聘里面是不是都有一条:沟通能力、团队合作?

  • 干得快其实也有时间摸鱼的,哈哈哈

  • 飞哥,羡慕你这么有空,已经转发你总监了。😎

  • 你这属于抬杠了,你所谓的人品性格也只是考察的一环而已,它不容忽视,但也不是全部,为什么要以点盖面

  • “然后我选了个我看着顺眼的,就能总结成面试还不是看眼缘这一个因素。。。。”,这句话就是咯,你选了个顺眼的只不过是你看得顺眼,换了别人说不定就不顺眼了。面试本来就是一个超级主观,如果想完全客观,直接考试就行了

  • 如果是实力不行的,没人会抱怨的,你看过有人面试大厂吐槽因为自己实力不行然后对面不录取自己的吗? 没吧,不都是说自己该答都答了,但是就是咩过这种情况。你说的相亲也是,肯定也是看脸的呀,你要是长得跟吴彦祖一样,那大把富婆选,那个小网红长得像鹿晗那个,原来只是打螺丝的,现在一个月能赚几百万。

  • 小公司还看你能不能接受无偿加班,能不能干杂活,能不能背锅

  • 或者你鉴定能力是 P7 的,技术完全符合要求。但是这个人说话很冲,面试时也时不时在屏幕面前挖鼻孔 拔鼻毛,或者 现场面试时身上有异味不修边幅。请问你会不会产生介意的情绪? 真的给过吗?,我不是抬杠哦,因为同事们面试都是这样,这个人起码看起来舒服才有得谈,不然有啥差异?谁来不都一样。。。。

  • 那你面对两个情况差不多的人,你是选看起来顺眼那个,还是让你感觉有点膈应那个? 两个人技术、学历、经历都差不多

  • 这不是我回复的吗,怎么变成你了😂

  • 看什么类型公司吧,如果是小公司可能更注重逻辑思维,首先对于需求的敏感度要高,这个需求可能引发什么样的问题,会影响那部分数据,功能模块。其次就是当找到 BUG 后,如果这个 BUG 是由于开发实现上具有难度所带来的,具有现实上的困难,测试是否也能配合推进这个问题,成为产品和技术两方一个沟通桥,能达成一个较好的妥协方案。

    大公司可能偏向于技术能力,在基础网络知识、代码能力方面起码得过关,前后端代码都得懂一点,能独立写测试工具,提高测试效率,当好工具人。

  • 第一阶段:
    知道怎么测试;
    第二阶段:
    知道怎么更快测试且质量更高;
    第三阶段:
    知道怎么在各个环节尽可能规避问题(需求阶段、技术方案阶段、测试阶段等等);
    第四阶段:
    知道怎么帮助或者让别人更快、质量更高;
    第五阶段:
    知道如何 “用人”

  • 那还不是看眼缘,看对眼了,面试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往匹配方向走。看不对眼,你内心总会觉得这个人技术虽然好但是不适合我的团队。都是个人主观感受

  • 看眼缘,有些公司都不是测试面试测试

  • 技术能力这些都是可以培养的,测试人员来说能不能坚守测试底线,有没有责任心最重要,当然这个面试时很难看出来,主要是试用期时候观察

  • 1.不卷;2.能用;3.诚信

  • 最搞笑的是,之前在昆明面试都是不懂测试的来面试测试,不就是看眼缘

  • 问题 1:
    看对面测试同学的眼缘、性格、靠不靠谱、跟简历的出入怎样

    问题 2:
    测试流程保证

    1. 先看年限,确认定位职责,就会产生目标职级和能力范畴(统称 “预期”);比如毕业一年,你总不会对 ta 的预期是做 CTO 吧
    2. 不同的预期产生不同的评估方向,没有一个全年龄全经验通配的标准(软素质除外);比如你不会对一个刚毕业的要求 ta 精通某某业务领域的常见技术架构和技术方案,你太概率也不会对一个工作十多年的人要求 ta 过来每天搞手工用例执行

    评估可以分三个方向:

    1. 业务能力:业务理解和业务落地,拿到业务收益的能力
    2. 专业/技术能力:专业领域的视野、研究、架构能力
    3. 团队贡献:协调&整合资源能力、影响力
  • 可能开发软件跟测试软件的新人没有玩过端游?

  • 测试平常上班都干嘛去了

  • 只要你玩毒奶粉, 我们就是好朋友

    1. 游戏开发商的水平在那,运营商这边等着回血也不可能等开发商慢慢修 (其中还涉及运营商和开发商之间沟通的时间成本)。
    2. 绝大部分游戏上线初期,bug 都是很多 (不是测不出来,而是不知道先修啥和要不要修的问题),只是它关注量大,被更多人感知了。
    3. 游戏系统看上去简单,那只是被包装成简单的模样,实际高度灵活且相互联系,很多时候修 bug 就是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