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更新需求,不同步开发,测试? 还真不知道,有些功能变动了测试是真不知道,更别说开发了,需求文档这种东西从来没有,为什么会是增加工作量?是整个团队都没有啥干劲了,都不是一条心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抱着将产品做好的心态去做的,都是产品怎么定怎么做,只做好本职工作就行,哈哈哈,不背锅
肯定会被吊的,哈哈哈,增加别人的工作量,谁会支持啊,所有想法得不到实践的机会,就注定只是想法
所以发帖想确认想法的可实施性与正确性。因为理论并不等于现实,更想知道现实的情况
大佬,UI 自动化中的关键字驱动,是不是类似于接口自动化的
Yaml 参数化一样的实现效果啊,现在在做 POM 封装,目前还没有实现 UI 自动化的关键字驱动,就像你说的但是随着业务越来越复杂其实学习 excle 的成本已经不亚于直接写代码了。这种关键字驱动不就是等于重新学了一个更复杂的平台吗?而且这平台随着业务越来越复杂,学习也越来越负责,要知道的关键字越来越多,感觉在 UI 自动化中需要实现的关键字驱动模式就是个伪命题,并不会节约时间成本,而且 UI 自动化去写已经封装好的代码的用例,感觉是比了解关键字去写用例要简单的。
还有 UI 自动化大部分公司的是用不到的吧,只是为了凸显专业性而已,在一个产品中,最经常的就是界面,UI 自动化的维护成本很高,要说价值吧,肯定也是有的,在回归 bug 与业务性测试能节约很多时间,但是全功能覆盖就是没啥太大的用处,除非界面已经不经常性的改动了
想问的是:UI 自动化的关键字驱动真的有可以用的地方吗?在什么情况下比学习已经封装好的代码去写代码用例更简单
我倒是希望被劝退,一是被裁,二是先总结下,再骑驴找马
是这样的,主要还是这个项目线的团队人员都没有动力了,现在又搞绩效,有不能涨薪,上层领导对研发团队极其不信任,之前都动过全部换血的想法,因为成本太大就没有实施,现在找了外包负责了,外包人越来越多,但是还是没有搞定,还得加时间 + 人手,笑死
好的好的,毕业后只在这一家公司工作了三年,所有比较想多了解下其他公司的流程,做下参考
认可,所有我让它空着,自己准备随时跑路,只是想跑路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过得太安逸了,也市场脱轨了,现在在努力接上轨道
之前同事和我说过,要经常想的去投简历,了解市场行情,当时我不以为意。果然事教人一次就会啊。现在我就处于要将这几年学到的东西进行总结的阶段,总结完也就差不多得跑了。总结的东西太多了,估计得需要几个月
哈哈哈,就该如此,理应如此
测试一定要会测试这个很认同,但是我现在所处的环境告诉我,高测试覆盖率很抽象,不管是场景法,因果图、错误推断法也都是基于业务去实现的,这些也只是一些被归纳总结的方法,方便学习;可以在面试过程中体现测试的专业性。在我参与实际的项目中(仅是我个人观点,与我的经历有关,没有人的环境都不一样),非测试人员的更多关注点,并不是测试过程中使用了哪些专业的知识使测试覆盖率增加,而是能够在什么时候发布版本,这种往往留给测试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一般要不就是产品延期就是开发延期,导致测试时间被压缩,但是又得在规定时间内发包,这种情况下测试覆盖率就不会很高,只能测测关键流程,重要功能以满足能够快速发布版本的需求,公司的要求也只有不出现重大事故(说实话,这个很难量化,出现了往往就是测试背锅)
在我刚进公司的时候,也往往已测试覆盖率、测试用例设计的完整度为导向,以此体现自己的专业度,但是这种太隐蔽了,输出的测试点、测试用例也并不能体现专业性,无法被看到、关注到,就更加无法获得晋升。从而慢慢的往其他更加容易看到结果与反馈的技能上靠、比如自动化、接口、性能等。不会这些技能的在市场中也仅仅是功能测试,市场价值就已经决定了这条路的终点,现在体现测试专业性的往往只是测试辅助技术(自动化、接口、性能),这些技能更加容易被量化,更加容易被上层关注到,从而获得晋升。这些技能也往往符合老板的预期:自动化节省人工成本,较高端等
总而言之 并不是我们忽视了测试基础的重要性,而是市场大环境忽视了,我们只是在适应环境
与他们都深度交流过,感觉是管理上的问题,小公司的管理都是内部晋升的,年限到了就自然升上去了,不太懂得指定规则去约束下属,怕得罪人,因为做与不做对领导层来说没有影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是有点觉得我自己目前的想法太过于理想了,感觉轻量级流程更适合于小公司,在确认想法中...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长。至于期望,已经完全没有了
就害怕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会导致我陷入死循环中,还是不能太理想化了,想将理想化的东西转化为可以实现的现实。
当然理想化的东西可以认为是完美的,但是也必须允许不完美发生,不能太较真了。一步一步去完美化,结合实际去制定轻量化的流程管理
所有现在有就有点想知道其他公司都是怎样的流程,多看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