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里面,主要的疑问是 global 变量,跟赋值给 btn 什么值无关吧?
那是因为空格问题,调整了一下格式,就没有了
没问题啊
快生娃的我瑟瑟发抖
客气啦,等你好消息
可能是限流
这个只是把 BatteryHistory 的报告数字化了,增加了事件的输出。所以工具 battery_alalyze 功能不大于 BatteryHistory 的功能。
你说的单个场景、复杂场景的分析能力和成本,两个工具差别不大
还有个很易用的工具:ngrinder,阿里京东也在用,天生为分布式开发的,易用性很好
主要是想集成到测试平台中,BatteryHistory 源码没那么多精力看,就重写了一下。
应该不会,20~30 摄氏度之间,都没啥问题
Ubuntu 运行 STF 一年左右,没发现这种现象,机房温度偏高(25 摄氏度)
谢谢,已屏蔽
棒棒哒
干货满满,终于等到啦,哈哈
Good
VMAF 通过不同维度 比较两个 YUV 文件中对应图片的质量,以此生成视频的质量评估。
功能: 通知
异常现象:当有新的通知时,鼠标划过通知 icon,通知上的红色通知数量就会消失。
期望现象:点击进入通知页,并阅读通知内容后,通知数量再消失。
报错信息很明确:
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matplotlib'
pip 安装一下 matplotlib
sed 和 awk 必须精通吗?
首先说明一下,抛开用户模型,谈 jmeter 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也是不准确的。
比如:登录、退出接口(前提:登录服务没有性能瓶颈)
用户模型 1: 登录,无等待时间,退出
用户模型 2: 登录,等待 10 秒,退出
同样的压力机配置、Jmeter、Jdk,这两种不同的用户模型,测试出来的最大并发用户数也是不一样的。
因为 Jmeter 是 Java 开发的、基于多线程并发模型的压测工具。一个虚拟用户,就对应一个线程。Jmeter 实际上是通过频繁的上下文切换,切换线程来造成并发用户的现象的。
所以,不同的用户模型,上下文切换对 CPU 造成的压力也是不一样的,从而测试出来的可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也不一样。
建议,评估角度,从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改为能发出的最大 QPS。
具体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 服务端|性能测试入门指南 之 性能工具性能对比
压力机配置一定的前提下,访问 Nginx 的返回 1 的静态文件,保障 Nginx 服务没有性能瓶颈、保障带宽,然后就可以测试计算了
抛开压力机本身的配置 谈并发,都是耍流氓
应该还没,没看到 httprunner 作者关于这块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