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 fiddler 抓包数据解析,自动生成 yaml 格式的用例,能提高用例编写效率,不过还是要去手动做下参数化
这个我就帮不了你了,就像 7 楼说的,先学下 python 基础
self.request.session.headers.update(headers)
在拿到 access_token 那一步的后边加:
self.session.headers.update(headers)
session.headers.update() 更新请求头
跟我这这边的状态很相似呢,目前自动化有一定规模了,在考虑测试左移右移的事,但是很尴尬的一点是左移单元测试搞不过开发,右移线上监控搞不过运维
mark 一下
直接写代码吧,excel 封装用例无法满足复杂场景的使用需求
两个列表都 sort 再对比
不用这么麻烦吧,底层如果是用 requests.post 的话,json=data 传递 json 数据,data=data 传递 form 表单数据
这个有链接么?想看下怎么通用化
看下是不是格式传错了,body 是要 form 表单还是 json 格式的
中文或者 unicode 应该不影响啊;中文变成 Unicode 的原因是 json.dumps 默认会将中文转成 Unicode,json.dumps(data, ensure_ascii=False) 这样可以保持中文
可以,收藏了
只罚不奖就是流氓
可能是安全键盘不让录屏的问题,关掉安全键盘试下
所以 30 以后就要考虑副业了
测试是重点,开发是辅助手段
1、数据采样问题,假如一个接口提供三个场景的查询,线上采样回来的数据能不能覆盖这几个场景。
2、diff 降噪是要过滤掉不一致的数据,这里面的数据跟哪些场景相关也不太清楚
回放完一轮之后,能得到的数据是去掉环境差异后前后不一致的数据,对于覆盖了什么说不清楚;而且现在只能回放 get 请求,局限性太大,只能作为接口自动化的补充,实施成本也不小
说下两点感受吧
1、线上流量采样,采样出来的数据分布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代表性
2、diff 降噪,降噪过滤掉的数据是不是不重要的,不需要关心
这个对于输入和输出的都没有明确的预期,感觉就是一把梭哈,能跑出来啥是啥
期待大佬分享实际落地的效果,上次 mtsc 大会上酷乐家的分享,他们在 repeater 之外做了很多东西,目前个人感觉流量录制回放还有点蛮干的味道
用例与驱动层隔离,接口,web 和 app 统一封装成驱动层,再往上封装业务关键字
那么问题来了,是要开发写单元测试还是测试写单元测试?
用例之间最好不要相互关联,可以把 A 封装成一个公共方法
http 接口这部分数据可以考虑放到 yapi 或者 eoLinker 这样的接口管理平台上,可以调试接口,自动化通过 open api 拉接口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