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职言 在同一家公司连续工作了 11 年的困惑

Telma Roob · September 01, 2025 · Last by Salley Oberbrunner replied at September 11, 2025 · 8290 hits

在同一家公司里面,经历了各种升级打怪,从测试工程师 - 高级测试工程师 - 测试主管 - 测试经理,然而,这两年工作却越发迷茫...

初入职场,遭遇 996

2012 年,我从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毕业,通过校招进入一家做车载导航的公司。初入职场的我,满怀激情与期待,却很快被这家公司的 996 文化压得喘不过气。疯狂的加班模式让我身心俱疲,不过一年有余,我便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开。那时的我,目标十分明确:找一个不那么 “卷” 的公司,寻一份能够平衡工作与生活的事业。

遇见理想平台,稳步成长

随后,我加入了现在这家上市公司。最初的几年,这里的企业文化令我倍感欣慰——同事们到点下班,领导尊重员工的个人时间,氛围轻松而高效。在这片沃土上,我从一名测试工程师起步,逐步成长,最终走到了部门副经理的位置。一切看似顺风顺水,我也一度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归宿。

空降领导,文化异化

然而好景不长,风云突变。公司空降了一位阿里系的总监,自此,一切悄然改变。加班逐渐增多,更让人难以承受的是内部开始弥漫一种追求所谓 “价值” 的氛围。日常工作重心,从过去的技术钻研与实际问题解决,转向了日复一日的写 PPT、汇报与包装。会议越来越多,实效越来越少,内耗却与日俱增。

十年同僚离去,前路何方

看着身边那些与我一样司龄超过十年的同事陆续离开,我不由得陷入深深的迷茫。他们中的许多人曾是企业文化的守护者,技术的中坚力量,如今却选择另谋出路。而我,站在第十一个年头的十字路口,不禁自问:未来的路,究竟该如何走下去?

十一年历程,何去何从

是继续留守,适应这日益陌生的环境?还是鼓起勇气,像当年离开第一家公司那样,重新寻找一方更适合自己的天地?十一年,足以让一个人在企业中扎根,却也足以让一个人习惯舒适、畏惧改变。当公司不再是那个令人自豪的平台,当日常充斥的是形式而非实质,又该如何衡量去与留的得失?

共收到 21 条回复 时间 点赞

咋感觉现在,“阿里系” 这个词相当于是一个贬义词,整的东西都不实用

那为啥都抱怨空降的阿里系,而不是低降的阿里系呢。。。为啥阿里系都是空降呢。。

可能需要想几方面:

开会做 ppt 的阿里系文化

以前听过阿里系的工作,他们早上不断开会,晚上完成 okr 和 kpi
每天都要写工作日报

我们去年甚至日报要精确到每两小时,后来一顿抗议后变成了日报 + 周报,员工要在群里发日报,经理要在群里点评,每周都要跟领导讲一遍 PPT,形式主义的工作越来越多,时不时被质问你的价值在哪,这日子越来越发巅了...

换个角度看,公司这几年业绩不好,也许公司也希望通过他来搅动这些老员工,指不定无偿卷走那些卷不动的老员工,是他的 KPI 之一吧

有没有可能是上市公司的业绩不好了,肯定会想一点手段赶走老员工。刚开始吃点上市的红利,福利大大的有,玩几年就玩不下去。

同样情况,公司来了阿里的 CTO,然后拉帮结伙拉了很多原阿里的人来建立自己的派系,加班、各种指标越来越卷。。。

是的 白天开会 晚上加班干

我们公司之前有个华为的技术老大过来,第一件事就是卡卡卡的裁人。测试部由原来的 8 人,变成了 2 人。开发只留了一个人,然后重新招人,简直就是大换血,后面就是天天加班。我们中午得休息时间都要管,由原来的 2 小时变成了 1 小时。晚上加班时间从 7 点算,我们是 6 点下班。

这就是工贼

我们更搞笑,加班到 9 点后给你 8 块钱的补贴,然后底层员工年底评绩效的时候,按你领取补贴的次数打分,既不给加班费,又规避了让你强制加班的话术,还多了个统计你加班频率和时长的手段,真的是妙阿.....😂

我写个周报都烦的人,可不敢想日报这种东西

经历几乎一模一样,除了午休我们只有 1 小时 无法再少了

狗东半死不活了吧,京喜、科技、健康、国际都搞不起来,百亿补贴直接遮羞布都没了,搞个外卖被某闪购劫胡

阿里系什么狗文化

不加班,等公司给大礼包

需要 Sign In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点击这里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