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家公司里面,经历了各种升级打怪,从测试工程师 - 高级测试工程师 - 测试主管 - 测试经理,然而,这两年工作却越发迷茫...

初入职场,遭遇 996

2012 年,我从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毕业,通过校招进入一家做车载导航的公司。初入职场的我,满怀激情与期待,却很快被这家公司的 996 文化压得喘不过气。疯狂的加班模式让我身心俱疲,不过一年有余,我便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开。那时的我,目标十分明确:找一个不那么 “卷” 的公司,寻一份能够平衡工作与生活的事业。

遇见理想平台,稳步成长

随后,我加入了现在这家上市公司。最初的几年,这里的企业文化令我倍感欣慰——同事们到点下班,领导尊重员工的个人时间,氛围轻松而高效。在这片沃土上,我从一名测试工程师起步,逐步成长,最终走到了部门副经理的位置。一切看似顺风顺水,我也一度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归宿。

空降领导,文化异化

然而好景不长,风云突变。公司空降了一位阿里系的总监,自此,一切悄然改变。加班逐渐增多,更让人难以承受的是内部开始弥漫一种追求所谓 “价值” 的氛围。日常工作重心,从过去的技术钻研与实际问题解决,转向了日复一日的写 PPT、汇报与包装。会议越来越多,实效越来越少,内耗却与日俱增。

十年同僚离去,前路何方

看着身边那些与我一样司龄超过十年的同事陆续离开,我不由得陷入深深的迷茫。他们中的许多人曾是企业文化的守护者,技术的中坚力量,如今却选择另谋出路。而我,站在第十一个年头的十字路口,不禁自问:未来的路,究竟该如何走下去?

十一年历程,何去何从

是继续留守,适应这日益陌生的环境?还是鼓起勇气,像当年离开第一家公司那样,重新寻找一方更适合自己的天地?十一年,足以让一个人在企业中扎根,却也足以让一个人习惯舒适、畏惧改变。当公司不再是那个令人自豪的平台,当日常充斥的是形式而非实质,又该如何衡量去与留的得失?


↙↙↙阅读原文可查看相关链接,并与作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