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一些没什么逻辑的接口可以这样去实现,
大部分接口是有业务逻辑的,涉及到上下文接口,这些造数如果全是这样跑出来,应该是不能用的,这样的话前后端联调就没有必要了,
然后为了实现这个独特的逻辑,你需要再花数倍的时间实现这个通用逻辑,然后又遇到另一种不同类型的接口...
如果遇到一些后台全局配置类的接口,那就会更加糟糕
我是没想到什么好办法,希望楼主有所突破吧
最重要的时区测试没提到,比如中国【东八区】是 3:00,英国【0 时区】,那么切换至英国应该是 3-8=19:00
改接口几种情况:
1.加必传参数,自动化脚本构建的报错就知道了
2.删除无用参数,脚本跑不出来,你多传了也不影响,不影响业务
3.逻辑变更,脚本报错 -> 排查问题 -> 发现问题 -> 修复脚本
轮询,加一个轮询阈值
我的建议是重测一遍,不能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只能依赖自己(甲方测试)。外包可以视为保底测试,然后在适当时机把自己(甲方测试)发现的问题同步给外包测试,修复完毕后要求重测;多次发现重大问题的,可以把压力给到他们
小丑是主动小丑,牛马是被动牛马,没办法决定自己不是牛马
你说的大类确实可以,提到点上了
感觉这样比较接地气,其实每种都不太一样,按大类分感觉描述不到
补充 2 种:
16.资讯类
17.CRM(触发线索类)
像宫崎英高的作品碎片化支线,很多判断没走到直接触发不了,看攻略十几个小时才能做一个支线的,这种感觉很难测啊
看了下评论,结合自己的思考,说说自己的看法
自动化测试主要作用有 2 个方面:
1.前端联调之前发现问题,这个我们之前是这样的做的,作用一般
2.回归测试,这个上面有个评论点到了,如果你的脚本的某个接口出现报错,是因为改字段出现的问题,这件事本身已经发现问题了,开发在写代码可能会遗漏一些场景,脚本发现了你再去改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无效的事务。功能测试每次回归测试漏跑了根本不知道,也没有数据支撑。
项目重构、合库等等,手工测试的效率的纵向测试面试不足的
查询数据库虽然有效
但不是真实的校验手段,
最终我们对外暴露的是提供给用户的接口,
表里查出来的结果不一定是接口反映的结果,
我觉得接口校验是理想结果,数据库校验是手段
接口校验的原则是不走数据库,为什么呢。因为你可能有测试环境和预发布环境的操作权限,但是线上是一定没有的。所以必须用接口去验接口。所有接口分为 2 类,操作接口和查询接口,查询接口一定是根据操作接口的信息做反馈的。
那么你查询接口的时候与你操作接口的参数不一致怎么办,一般我的做法是拼 json,从所有你能获取的上文中取值拼 json,取值的维度是避免从查询接口取。脚本设计最好是单例模式,这样你的上下文逻辑就非常清晰,还有校验对时间字段不做重点校验,因为操作时间和数据库时间存在一定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