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解,就不搞了,换个思路做好现网发布的老功能自动化、日常拨测、性能监控
有怼必回,不代表强势或不容易被拿捏。次次解释等于不解释。
不认可我的观点没关系,认为自己做事方式没问题就坚持这么干,我只负责给发帖的兄弟建议,看到的人认不认可跟我没关系,哈哈
至于评论区说的叼开发,怼项目经理之类的,都是口嗨气话,怼一个人或许过瘾,但一天怼 5 个人以上(遇到不符合自己预期的同事领导就怼),累不累呢
流程上看,你确实 “没测”,然后把问题回到本质上看,要是不以流程上的数据为准,难道信声音大的那个人吗?不单单是留痕,而是在你们项目规定的流程上留痕,如果没有流程,那就按你自己理解的可追溯去留痕(最 low 也得有个聊天截图啥的)
作为一个快 10 年的老油条,友情啰嗦一句,工作上最忌讳的是 “望文生义,自以为是”,这个自以为是不是说自己骄傲目中无人,而是所有做事都基于 “我以为,我理解,我觉得的” 前提。
要是在重庆,不知道多抢手
扎心了,老铁
用技术手段去弥补管理流程规范与企业文化的漏洞,有点吃力且效果不佳呀。个人觉得还是主推流程规范吧,没人愿意梳理那就不梳理,暴雷了该分锅分锅,问题大到一定程度才会有领导关注并授权 + 给予资源支持
我算是见识了啥叫纸上谈兵
那些前置处理脚本放在 case 层吗?比如鉴权、加密、各个项目不同规范的 header 组装等。
我们现在就是这么做的,几十个微服务模块日志查询还是比较方便,以前一个一个微服务登录上去看日志相对比较麻烦,尤其是遇到复杂问题时
我以为是用 易 语言写了段代码,结果。。。。你欺骗了我
挺好的分享
毕竟 90% 的公司,要求是表面功能用起来 OK 就行,对应到研发总监头上也不会去规范这些事情。
这个是真的赞,我们单元测试还是归于研发做,虽然他们基本不怎么做。这个工具应该能解决研发不太想做单测的痛点,已经转给他们了
我个人觉得,把测试当成餐馆的服务员或航母上的黄马甲来看待比较合适。一个技术支撑型岗位,始终为一个非量化的业务质量服务。
就像一个餐馆,服务员不会因为今天多端了几个盘子(测试多产出几个用例或多发现几个 bug),老板就觉得服务员的价值变大了,但提升整个餐馆的服务体验,光靠服务员是不行的。
也像一艘航母,不会因为黄马甲多引导了几次舰载机起飞降落,整个航母的战斗力就变强了,但不能少了黄马甲要做的事情。
拔出来的 40 米 **,被活生生地摁了回去。。。
如果是反感功能测试,去转后端研发,我不建议你急着转。即使坚持尝试,也建议做能力侧或中台类后端研发,跟构建自动化或性能测试平台这类公共类工具系统比较相通。
纯业务后端研发,我个人是不太建议你转的。测开自己做一个自动化平台 跟 研发写一个业务功能 完全是两码事,该面对的功能还得面对,只不过是从测试找问题的变成了研发写问题和改问题。好比你不喜欢汽车流水线,从检测出厂车辆变成组装汽车某个部件,你还是会被汽车流水线或上面领导的业务压力恶心到。
隆哥的一步梭哈到位,是我未来十多年改善置换的终极目标。
停的这段时间,总感觉碎片时间里少了什么,恭喜恢复
不是测试环节如何避免,而是流程机制上如何避免,涉及算法和人工审核流程的分类粒度。比如,国内主流的新闻类应用,在发布或转发很严肃的内容时,至少是算法一遍,人工两遍,但社区这类开源技术类论坛明显不可能投那么大成本。所以,只能维护的大佬们在实践中求一个相对平衡点。哎,我知道我说了一大堆废话,但个人觉得现实就是这么回事。
看来 “从质量管理出发,慢慢构建项目管理意识” 想法的人不止我一个呀,刚好今年把 pmp 过了,也不是要转项目管理,给自己留一手可能性,顺带向上游扩展视野。
现在慢慢也会去咨询或闲聊上游的业务走向与需求规划。
如果自己能用最少的人天,保证最合适的质量产出(平衡点),就算是保值属性的打工人,老板应该是乐意用的。
7 年了,有的夫妻都结了离,离了结,我还依然矗立在测试岗位上
这次特地看了是 “小道消息”,建议收集下 35~40 没有上岸的测试老兵做个分享吧,相信这个社区大部分人,几年后都得面对这份困惑,没有转行转岗,也没有上岸财务自由或管理岗位,但市场貌似快容不下这个年龄段的基层老兵了,虽然他们看个界面都能大致猜到是哪个模块在抽风
想起了那句 “5 年,5 年,你知道我这 5 年是怎么过的吗?”,大佬这是 3 个 5 年,“今天这个 bug 我吃定了,3 个耶稣都留不住”
这两天忙,才看到回复,误会,主要被上次借招聘打广告的帖子把神经挑逗起来了,我的错,我的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