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意
    下面的机会测试可以考虑:

    1. 转产品。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需要懂技术,但是大多数产品岗位是需要了解技术的。测试工作过程中与不懂技术的产品讨论技术需求纯属对牛弹琴。所以懂点技术的测试是可以转技术产品的。
    2. 转开发。测试只是职业发展过程中积累技术的一个台阶,转开发的测试通常是对高薪、技术有追求的人。
    3. 转项目经理。管人、管事、管进度,项目经理至少需要了解敏捷开发,测试工作过程中采用了敏捷开发,有了经验的积累,完全能够胜任项目经理角色。
    4. 第二职业当主业。对测试工作不感兴趣,那就在测试工作的同时,为第二职业做好准备。一旦时机成熟,果断将副业换主业。
  • 仅楼主可见
  • 同意。
    持续学习,持续进步。如果不想持续学习,就给自己留有退路吧,测试工作之余想想其他工作也挺好的

  • 青春很短,没多少时间,可以浪费的

  • 要想提高自己的测试水平,不要将自己仅仅当作一个测试。
    开发用到的知识测试需要掌握,不仅仅是了解。

  • 企业招聘岗位收缩 ,从业者普遍能力重合度偏高 ,高级岗位,缺失,初中级岗位,严重供过于求 
    

    严重供过于求是假象,许多公司招聘找不到合适的测试人员,为什么?

    最重要的原因是许多测试工程师没有持续学习能力,常年从事的工作与技术脱节。

    举例

    1. 某 985/211 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拥有本科、硕士学位,毕业 10+ 年,在某国企搞数据库相关测试。但是对互联网已经脱节,连接口测试也搞不定;
    2. 某研发转测试,年龄 36+,用 Python 编写了一个接口测试框架,花费 3 个月,然而测试框架仅仅是从 Excel 表格中读取用例数据。测试用例断言是什么都不知道。
    3. 某日遇到一个老乡,也是 211 毕业的,但是一直从事功能测试。老乡的感情在面试完毕溜走了,直接让他回去了。

    虽然大家都不可能周知所有知识,但是对基础知识的欠缺还是需要反思的。无论你是工作 5 年,还是工作 10 年,及时补充基础知识,不要因此闹出笑话。

  • 差不多,使用"id":"(.+?)"可以匹配出来答案,考虑 json 格式的通用性,我给出的正则表达式可以用于匹配{"a":1,"b":true}这样的结果,但是得修改一下正则表达式。

  • 测试的成长不是某次培训带来的飞跃,而是持续学习带来的逐渐提升。

  • 虽然我从来没有这么用过,直接写代码。

    但是不排除某天这么用,看了一眼。解决方案如下:

    1. 正则表达式是这样的
    "id":"([^\,\}]+)"
    

    1. 接口 1 返回结果作为接口 2 的参数

    2. 效果如下

  • 配来配去,一点技术成长也没有。几行代码搞定的事情,就用代码搞定。

  • 腾讯不是全靠技术推动的,技术肯定不如阿里。

    但是数据驱动还是很厉害的,数据驱动比技术驱动跟重要。

  • 使用 stf 框架的个人总结 at 2018年10月11日
    仅楼主可见
  • 想转测开,请大家提点意见 at 2018年09月29日

    无论转什么,都需要不断学习。
    开发转测试需要学习的不必测试转开发的少。

  • 生成的用例加上断言,此外看看是否有需要补充的用例。

  • 代码是开发同学实现的,我只是绿叶,存托一下红花而已。

  • 是的,测试过程中也不是片面追求代码覆盖率,主要是根据代码覆盖率补充异常测试用例。

  • 参数格式与类型都是根据接口文档来的。
    当没有接口文档时,可以联系开发确认。

    对于其他第三方接口(没有接口文档、也找不到别人家的开发),这时可以根据抓包来猜测接口参数类型与格式。

    1. 时间戳字段使用一个生产时间戳的函数生成。
    2. uuid 使用字符串拼接函数生成;
    3. 至于字段有取值限制(例如字段取值是枚举、散列数组等),可以通过遍历数组生成用例。
  • 感谢大神前来参与。
    QTP 不仅仅是因为 license 问题而被取代,个人分析的原因如下(并不全面):

    1. 因为录制工具仅能完成录制工具本身的事情,而代码可以搞定几乎一切问题;
    2. QTP 本身不是开源软件;
    3. 移动端测试框架与 QTP 没有什么关系;

    而 uirecorder 弥补了 QTP 的短板,具备下述特点:

    1. 录制的脚本是 node.js 代码,可以任意扩展;
    2. uirecorder 是开源的,任何人都可以拿过去进行修改,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3. uirecorder 是 macaca 测试方案的一个简单应用,本身融入了 macaca 生态体系,具备移动端、web 跨平台解决问题能力。macaca 本身还具备多语言支持,uirecorder 是其中的一种用实现,并非仅仅只能用 node.js 实现,还可使用 Java、python 实现。
  • 嗯,跳进坑里面了。

    1. 目前已有许多人盲目的跳进 UI 自动化的坑里面了,简历中做过自动化,但是做过的 UI 自动化 case 不及 uirecorder 录制的几个 case 高效;
    2. UI 自动化投入产出比是目前许多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大公司可以招聘一帮专门的 UI 自动化的人,但是中小微企业可能测试团队就几个人,uirecorder 是为这些人服务的。当然比不上专门 UI 自动化团队的人,也没有必要比。
    3. 我的工作环境确实限制了我的思维,因为我不专职做 UI 自动化。
    4. UI 自动化对于培训机构来说可以忽悠住没有做过 UI 自动化、视野狭窄的人,让人花数千、数万 RMB 去培训,培训完编写的 UI 自动化脚本还不如 uirecorder 录制出来的脚本。
  • UI 录制并不是使用屏幕坐标定位的。

  • 是的,平常工作过程中在多参数接口测试中使用,虽然用例有冗余,但是脚本是机器执行的,成本比手动测试、单接口单场景逐一编写测试用例快很多。

  • 新的知识,需要系统学习。
    零碎的知识片段给人造成盲人抹象的错误感知。

  • 不全是针对小项目,UI 录制与 UI 遍历无本质区别。

    1. 喜欢折腾的同学可以拿着 UI 录制去学习 UI 录制背后的知识,以便更好的为 UI 自动化后续发展做好准备。老板们喜欢看得见的东东。
    2. 拿着 UI 录制的代码,自己动手写 UI 遍历的工具。
    3. UI 遍历主要是采集数据,然后使用图像识别 + 规则引擎,实现极少人力参与的兼容性测试;
    4. UI 遍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截图、APP 端性能、电量、内存、日志等数据),进行质量评估。
  • 好的,后续再分享录制脚本如何快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