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一转眼又到了写年终总结的时候, 而我在测试行业也即将迎来第 16 个年头。 按理说我也是 37 岁的人了,应该是处于职业生下的下坡路上,按行业惯例我是随时面临着失业的风险的, 不过好在当前公司也是行业中的顶级大厂了, 业务也还算稳定,最近几年团队里都没有裁员的事件发生,所以暂时还没怎么感受到裁员危机。 想想跳槽过来也 3 年多了, 当初赶在了行业最后一波好行情的点子上跳槽, 让薪水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提高。 我是入职的第三天股价就开始大跌,各个行业开始走下坡路, 我记得先是股价跌, 然后蚂蚁出了事件上市失败, 接着教育行业被整顿,地产行业也遇冷, 行情急转直下。 接着就是长期的口罩时间。 直到今日整个行业也没有从冷淡的境遇中走出来。所以总结下来我的运气也是不错的, 虽然没有赶上互联网造富神话的时期,但也算是赶上了最后一波比较好的行情。
我们先说工作,再说生活吧。 工作上的事情也比较多, 我就说重要的。
工作:今年开始正式深耕大模型领域
去年搞了一些多模态大模型的东西, 但只是针对原始模型的测试, 算是浅尝辄止。 而今年下半年接手了解析引擎和知识引擎问答系统的测试工作, 这才算是真正的深入这块业务了。 我之前也画过一个流程图:
上面是一个精简过的流程图, 省略了很多细节, 比如 agent,改写,拒答,生成,工作流等相关的能力都没有画在里面。而未来一段时间里, 我就要在这个业务中深造了。 其实在知识星球中最近也是围绕着这个方向来展开各种教程和直播。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接触过智能体,知识库相关业务的同学应该能理解,光 AI 模型就涉及了非常多, 比如意图识别大模型,ocr 文档解析,图片分类模型,多模态大模型,阅读理解大模型,agent 思考大模型,向量检索模型,rerank 模型,改写大模型,拒答模型,审核模型,文案优化模型,文案生成模型,等等等等。 围绕这些模型展开的各种产品形态,比如智能体,知识库,问答,检索,工作流,原子能力等等。 这个产品光测试人员我们就投了 10 个人,研发那边投了 100 多个人。 这算是我接触过的最大的 AI 系统了,也是目前行业中比较火的方向。
进入这样一个项目其实我也是很兴奋的,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机会能负责这样一个产品的测试工作,在 AI 这个高难度的领域里,这块业务的难度系数也是名列前茅的。如果我能早几年就负责这种业务的话,也许我后面的路会走的更顺畅。当然这样的机会是要争取的,这个项目非常锻炼人,这显而易见,相信从这个项目出去的小伙伴身价都会再涨一波。 但这也是对测试人员能力的考验。没有达到相当的水平领导是不会放心的把项目交到我们手上的。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在社区想要表达的观点, 不是先有机会再去学习, 而是先去学习才能争取到机会。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需要先证明自己能 hold 的住这个机会。
工作: 参与到了一线数据采集和场景验收的工作
今年 5 月份去了一趟佛山做数据采集和终验工作。因为是计算机视觉的场景, 所以我们需要到达客户的小区(客户是物业公司),雇佣演员(临时工,推着电动车,因为有一个场景是电动车识别)在小区监控摄像头下按剧本进行视频采集。 这次最大的感受是一线实施的人真的苦逼, 这钱真的是一个辛苦钱。 而最让我难受的就是办公环境, 我们一天真的是不敢喝水,就怕喝水上厕所,小区里没有公共厕所的, 想去厕所得步行 10 分钟到保安办公区那里。 但我俩都得盯着演员或者盯着监控或者盯着采集。 哪敢一走就是 10 几 20 分钟的。毕竟我们只有早 9 晚 5 这段时间能采集,那都是争分夺秒的(采集压力是很大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采集到足够的数据,长期这么采集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扰民啊,比如在电梯场景里采集数据, 那就是占着电梯,居民就用不了这个电梯了只能用别的, 一旦人流量上来了让居民排队了就会被投诉的)。 然后一整天都在喂蚊子, 并且要么站一天,要么蹲着一天。 我基本采集的第二天大腿和腰就酸疼酸疼的,因为我一直在用蹲着的姿势一蹲就几个小时(中间也就偶尔站起来活动活动,或者转点位的时候走动走动)。 所以这一次出来采集数据, 最大的感受就是体会到了一线实施的同学真特么是挣的辛苦钱。演员也挺可怜,跟着我们一走就是一天,结果就百十来块钱的。
这次出来也算是又补全了在 AI 领域里的一个经历了, 以前还真没搞过现场数据构造与采集的活, 算是体验了一把, 也深切的感受到了那句话:人工智能是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 一个个牛逼的模型背后,都是大量的一线人员的汗水。
不过虽然苦, 但也保证了这个项目的正常交付。其实本来数据采集和现场终验不是我这个产品测试团队负责的,我是被老板抓了壮丁来救火的。 不过也因为这个救火救的很好, 所以上半年的绩效也不错。 也算是付出有回报了。
工作:再次为自动化正名
今年工作有非常大的变动, 上半年我还主要以计算机视觉为主,下半年就把这块业务交出去了。 转而进入到解析引擎和知识引擎中。 而我在刚到解析引擎的时候研发 leader 就找到我领导说这里人力不够(就我一个人, 而我来之前这里有两个,还根本测不完),但我领导还是没给人,只让我自己想办法, 我跟研发团队的同学沟通了以后才发现,我的上一个人只接了不到 3/1 的工作,大部分工作都是研发自测的,也就是我需要一个人最少负责上一个人 3 倍的工作量。 但领导说了要我自己想办法,也只能硬着头皮干。 于是跟研发团队沟通了一个合作模式, 那就是我提供自动化的工具和平台,包括性能,效果和功能的。 而开发人员可以自己上去测试, 包括测试的执行和 badcase 的分析都可以不用找我。 我主要的工作就是采集数据和提供各种工具,当然也会去执行测试的,只不过原则上是能让开发用工具做的,我就不自己做了。
大概建设了不到 4 个月,在 11 月底的时候我就跟领导说现在已经可以用 0.6 个人力就完成当初 3 倍的工作了。 前几天沟通绩效的时候领导也对这部分工作表达了认可,虽然最后也没有给很高的绩效吧,但是领导承认了这个活我办的漂亮。 这算是后来让我整体负责知识引擎的系统测试做了铺垫, 如果解析引擎办砸了,知识引擎的系统测试负责人的位子也就没我啥事了。
好了, 工作说完, 再说生活吧。
生活:凑齐游戏三件套
掌机,PC 和主机,这三件套曾经是我的梦想。 而在 21 年跳槽的时候我和女王大人都很开心,因为薪水终于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为了奖励自己,我就想买人生中的第一个游戏机,毕竟从小就特别羡慕别人家玩主机游戏的孩子。 这么多年了看网络上别人打 3A 大作的视频就越来越羡慕了。 于是下单提货,买了 switch 和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的卡带,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又想起来电视剧《开端》中的那个梗:刘诗情问 P5 是什么, 白敬亭说:就是个游戏。 卢迪马上反驳:能不能好好说话,那是天下第一的游戏。 白敬亭马上又说:塞尔达是天。 作为人生中玩的第一款 3A 大作,我对塞尔达很满意, 老任在玩法上真是从来不让人失望,所有厂商都在卷画面的行情下,只有老任在卷玩法。 当然后来号称天下第一的 P5 我也玩了, 也挺好玩的, 但是天下第一还是觉得有点过了。
当时决定买 switch 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我可能会经常出差, 毕竟团队在上海,我一个人在北京,应该是要经常出差的。 但刚入职没多久就口罩了,然后后来整个部门的策略都是非必要不出差了。 swtich 的优势就没了 而且 swtich 上好多 3A 大作都玩不到, 所以 23 年的时候又买了个游戏本,打了老头环,最后的生还者 1,FF7 还有黑神话。 这个月双十二的时候跟女王大人商量了一下, 又入手了 PS5 Pro, 目前正在玩最后的生还者 2。 至此掌机,PC 和主机都凑齐了, 彻底圆了儿时的梦想
现在周末会跟儿子一起玩胡闹厨房和超级玛丽惊奇, 父子俩一起配合打游戏的感觉真的很温馨。 儿子也喜欢玩黑神话,有段时间天天磨着我要打妖怪。 同事说我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比较健康的。有工作有爱好,每天都有盼头, 早点把活干完回家打游戏去。 大家知道每天晚上我儿子睡觉以后那 1 个半小时的含金量有多高么~~~
生活:身体检查
总的来说没有大毛病, 我和媳妇 7 月份的时候做了肠镜胃镜,因为前些年拉肚子很严重,所以保险起见去做了肠胃镜。 检查结果有幽门螺杆菌,专门吃了 4 联药治好了,肠子则是没有任何毛病。 因为有补充医疗, 女王大人也是各种检查, 好在身体各项指标都还好, 算亚健康,起码没有大毛病。 人到中年,年近四十,还是要多注意身体。
生活:知识星球
年初的时候开了知识星球,现在也更新了有大几十篇文章了, 每个月也会有 1~2 次直播,近期的内容主要集中在 AI 上, 今年打算再做一些性能和容器相关的专项。 经营情况么,也就一般, 有 100 多个小伙伴加入。 不过我个人觉得算是能对得起良心了, 又写文章又直播写代码, 还有微信群解答日常问题。 每个人只收费 200 块,起码我是觉得不会有人说我是在割韭菜了。 当初也说了不指望这个东西挣多少钱, 但需要给自己一个持续更新下去的动力, 并且苍蝇也是肉, 起码这个 ps5 pro 的钱我算挣出来了 中国人么,就喜欢储蓄, 这里星球挣个 2w 块,那里给人当家教再挣个 2w 块,聚沙成塔, 时间长了再看看也是一笔不少的钱了。 就是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 不过想挣钱么,就得牺牲一点。 今年范式的股票也解禁了, 虽然只解禁了 4 分之一, 但也兑现了不算很小的一笔钱了。 虽然股票卖飞了,但我知足, 有一点是一点。
这里也再宣传一下自己的星球吧, 在星球里我都是分享这 16 年在工作中的实战经验。
尾声
最后再次许愿自己可以干到 45 岁,还有 8 年~ 希望这 8 年稳步度过。 也祝愿大家 2025 年平安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