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测试转型 聊聊如何理解 “无测试组织”

鼎叔 · 2023年12月26日 · 最后由 测试新人 回复于 2023年12月26日 · 3888 次阅读

这是鼎叔的第八十三篇原创文章。行业大牛和刚毕业的小白,都可以进来聊聊。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敏捷测试转型》,星标收藏,大量原创思考文章陆续推出。
在 11 月 4 日,TesterHome 社区小道消息播客直播间邀请了鼎叔,与大家一同探讨了测试团队管理、敏捷转型等方面的内容。

鼎叔也携行业新作《无测试组织 - 测试团队的敏捷转型》(机械工业出版社)一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zMzI3NDYzNw==&mid=2247484406&idx=1&sn=a212bc2097183b808f80799f63879078&chksm=c24fb694f5383f821b65703f247ab66da22369e60b952f146f3e0bf6c6bb9e7d93bb0a60c45c&scene=21#wechat_redirect
分享了有关测试团队敏捷转型失败原因、测试左移右移、效能与敏捷、团队协作等方面内容。

鼎叔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一线的测试人员准备的,也同样适用于团队管理者、开发者、产品经理等广泛的受众。他强调了书中的方法和理念并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而是关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痛点。他鼓励不同角色的团队成员一起共建这些实践,以提高整个团队的质量水平。

以下内容根据鼎叔与主持人恒温的对话内容进行精简整理。

让测试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创造者

Q:《无测试组织 - 测试团队的敏捷转型》这个书名我就很好奇,因为我也看到有人在群里对这本书的书名有争议,所以我想请鼎叔给我们介绍或者解读一下。

A:对,我觉得这肯定是会带来争议的一个名字,我之前跟出版社去讨论的内容框架的时候,这个名字也是主编帮我挑的,他觉得我的方案最后这句话 “打造无测试组织” 是一个很亮的名字,可以放在书名里面。

然后我也仔细想了一下,我当时也很担心,怕大家看到名字以后会先入为主的去反感,或者就是觉得不太舒服。因为大家也知道,测试行业总是在传这句话:测试会不会替代呀,或者是测试角色已死啊,大家全员做开发呀之类的,这种声音其实有过很多轮的讨论。

那实际上,我们看到在职场上,很多的公司还是在继续招测试工程师或者测试开发工程师,包括我所在的公司在内,大家对于这个岗位的诉求其实一直都在的,甚至有些新公司对这个岗位需求是更加强烈。

后来我在一边写一边思考内容的时候,发现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是有点刺耳,但实际上确实还是能体现一个未来,一个很重要的趋势。

这里解释一下,它还有两个概念。

1.测试在很多的公司是一个团队组织,但对于一个高度敏捷演进的组织来说,部门墙的存在这不是一个好事。

所以说,我们既然讲到测试团队的敏捷转型,其实最成熟的转型的方向就是要打破部门墙。当然不是说没有测试的专业工程师,而是没有一个固化的测试团队,那测试人员是可以非常灵活的,既是为每一个敏捷团队全职服务,又是可以互相之间建立连接、互相学习的这样一个组织状态,然后,在这种高度敏捷的团队下,我们并不需要传统的这个测试经理。当然,我们可能需要测试的专家,测试活动的运营者。所以, 我觉得高度敏捷的团队是可以弱化 “测试团队” 概念的。这是本书的第一个理念。

2.传统定义的测试始终是被视为成本中心,最终只要是公司面临提效的压力,降低成本的压力,那测试团队经常首当其冲。

因为如果你把测试认定为一个成本中心,你做的事情就是传统的找 bug,但是用户是不会为找 bug 买单的,所以说这样的话一旦需要砍成本,那这一块的人力肯定越少越好,公司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去开发新功能,这是管理层的认知场景。

所以无测试组织一个更重要的意思,就是不要把自己当成传统的测试工作的执行者,而是要找到更好的价值链的上游,说白了就是把成本的工作压缩变成主动创造价值的工作。

所以说,无测试组织就代表着我们要从传统测试的角色走出来,变成一个敏捷团队的质量保障者。

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理念,转变为新的角色,我们可能从现在就可以开始修炼了,这个修炼的过程非常的漫长,然后可以尝试的模块也非常多,所以为什么这本书非常厚,有 15 个章节将近 350 页,但原因就是可以修炼的方向非常多,那你真正要是做到充分理解敏捷测试,而且落地实现非常好,可能就是 5 年 10 年以后的事,你越早意识到这一点,你的转型就会越成功。
所以说,名字虽然听起来刺耳,但是如果你真的把这本书看完,看到后面你就可以知道,书名并不是完全的噱头,它包含了我刚才说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是我的一个解读。

做敏捷测试有哪些方法

Q:因为我其实也看了鼎叔的书,我觉得他第一章就是打造敏捷测试团队,我理解就是相当于手把手教大家怎么去做敏捷测试,那我们通常的敏捷测试,会有哪些手段呢?

A:敏捷测试在实践中有一些独特的手段和特点,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

早期介入: 敏捷测试强调在项目早期就开始测试,不仅限于开发结束后的阶段。这样可以更早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持续集成与持续测试: 敏捷测试倡导持续集成和持续测试的理念,即在代码发生变更时自动运行测试,确保及时发现问题。这有助于更频繁地发布高质量的软件。

自动化测试在敏捷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强调的是健康的自动化测试,即测试用例的覆盖率高、环境稳定、脚本易维护,而不是追求数量而牺牲质量。

探索式测试: 敏捷测试重视探索式测试,这是一种更加灵活、自由的测试方法,适用于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它强调测试人员的创造性和思考能力。

用户体验驱动: 敏捷测试关注用户体验,测试团队积极参与用户体验的活动。测试人员需要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关注产品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负责任的测试团队: 在敏捷团队中,测试团队不仅仅负责找出 bug,还负责确保产品质量、提供建议、参与用户访谈等。测试人员的角色更积极,涉及更广泛的领域。

可持续发展: 敏捷测试强调可持续发展,不追求无谓的加班和测试用例的数量,而是注重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质量标准,通过频繁的迭代改进来提高测试效率。

注重用户体验: 敏捷测试的目标是提供一个用户满意的产品,因此测试活动不仅仅关注功能是否正常,还关注产品的整体用户体验。

总的来说,敏捷测试强调团队合作、快速响应变化、用户体验和持续改进。测试人员在这个环境下需要更具灵活性、创造性,并且积极参与团队的各个方面。

做测试左移,意味着测试工作不饱和么

Q:我看到鼎叔的书里面还有一章是介绍测试左移还有右移的,然后 TesterHome 社区最近有一篇文章,觉得这个争论还是比较大的,就是说测试左移是不是意味着测试的工作量不饱和,这个不知道鼎叔是什么态度?

A:鼎叔在他的书中强调了测试左移和右移的理念,并认为这是敏捷测试的核心原则之一。观点可以总结如下:

测试左移:早期介入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他提到了从需求评审、需求设计等阶段就开始参与测试,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他强调,在工作量不变的情况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前期的质量活动,帮助产品和开发更好地进行质量活动。他认为这样的投入最终带来的价值是远高于在后期仅仅拦截 bug 的价值的。

测试右移: 对于测试右移,鼎叔指出这不是简单地将精力往后方移动,而是建立一个闭环,以确保前期的测试成果得到有效利用。他提到持续测试的概念,即在上线后持续进行测试,观察用户反馈,优化测试设计和策略。他认为右移的关键是让前期测试成果持续产生价值,并通过用户反馈和线上监控指标不断调整和改进测试。

全生命周期参与:敏捷测试应该参与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从需求到上线再到线上监控的整个过程。他强调这是一个闭环,需要不断地产生测试资产的价值,并通过不断观察、调整和改进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总的来说,鼎叔的观点是,敏捷测试不仅仅是关注测试的效率和速度,更是关注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服务质量,如何与团队更好地协作,以及如何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改进来适应敏捷开发的需求。

共收到 1 条回复 时间 点赞

算不算有用的废话?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点击这里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