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深沪漂,IT 十年(一) at 2021年08月30日

    😂

  • 1、毕业一年都是点点点么? 不一定,看能力,只会点点点的肯定就点点点了
    2、广州 6K 算正常么? 不一定,看公司,看行业,有的行业测试工资是很低
    3、数据库………………刚毕业一年该有的测试环境么? 没看懂,不知道什么叫该有什么叫不该有。每个公司对于代码权限的要求都不一样。但是东西并不都是其他人给你准备好的,觉得不合适可以主动去向上沟通推动,给出能说服领导的理由就行了
    4、应该跑路么? 看自己啊,想跑就跑嘛

  • 说出你的故事

  • 这个要做出来得靠团队了。。。

  • 我还有个疑问,自动生成的用例,测试结果怎么校验呢?

  • 我觉得主要是解决手工回归范围大的问题吧,缩小测试范围,跑自动化用例效果可能不那么明显。。

  • 对,我看到的也是这样的,但是不知道这种方案到底是否精准。。也不知道目前业界做的比较好的精准测试时什么样子的。

  • 我看到的思路是,在用例执行的时候,点一下开始执行,清除掉服务器上的覆盖率,然后执行完了点结束执行,再把覆盖率 dump 下来,分析执行到的代码,获取到调用链,做关联,但是不确定这样子是否可靠

  • 我思考过这个,但是这样测试的话,和全量跑自动化貌似没什么区别哇,一个是跑了改动部分的自动化,一个是跑了全量的自动化。。。跑 5 分钟和跑 1 小时的区别。。

  • 听起来很像阿里 211

  • 地图里面只有一个人觉得莫得意思,崩坏已经肝过了,不过是崩坏 2,还是想玩社交强一点点的

  • 米哈游啥时候出 MMORPG 嘛。游戏荒了都

  • 这是外包吧

  • 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每个人看法都不同,求同存异吧。
    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有的行业发展了几千年,一点都没变,没啥影响
    有的行业发展发展着就被工业革命/互联网革命给降维打击掉了
    但是未来的事,谁意料的到呢,说不定未来几百年手工测试还是主要测试方法,
    再说不定 5 年后来个阿尔法猫,直接把整个测试行业降维打击了。
    坚持做自己就好了,路是自己选的。没必要把不同道路上的人强拉过来。
    没有一定说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能找到工作都是对的!!!

  • 刚好,我做的功能也是这块的,只不过我的实现思路不是这个样子的,讲一下我这边的实现方案:
    我这边开始用的也不是百度脑图
    一开始我们这边由于背景原因选择的是 xmind 编写用例,所以最初的版本是使用 xmind 导入进去的,所以用例的格式并不是 json,是解析了 Xmind 之后再存储的一个自定义的 testCase 对象,存储到数据库中就是一行记录,所以在最开始的部分就和楼主设计不同,后面使用线上思维导图的库是开源的 jsMind,改了改源码,加了部分功能。
    整体思路就是先解析,然后保存成自己的数据格式,这样就可以兼容很多方式的用例,因为每个人习惯不同嘛。
    这样就可以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了

  • 先说结论:对自己的要求低,所以瓶颈低。
    业务测试手工做好是最基础的,这是初级测试工程师的要求
    再深入就是怎么写好自动化脚本,怎么设计好回归场景,怎么定制测试策略用最少的测试成本完成测试
    再摊开就是在测试过程中关注到性能安全等,怎么做到更方便快捷的单一场景性能测试,
    摊开后再深入就是怎么去做全链路压测,怎么做渗透,怎么做防资损。
    我觉得上面这些提到的东西,如果全用手工去做,一个普通迭代的测试时间肯定完全不够,那么就需要工具,但是现有的工具不满足怎么办,只有二次开发或者自研。
    所以,等学到了这个地步,起码已经过了 10 年了吧。这个时候你也是个独当一面专家了,这时候再想想你说的测试瓶颈很低这句话,成立么? 其实是对自己的要求低吧。

  • 说实话,自动化用例写多了,让我写代码或者直接填 excel 我感觉都是差不多的,不说多的,自动化用例重复代码起码有 70% 吧

  • 整理一下大家的看法哈
    1、工具很多
    请务必告诉我!!!除了上面提到的 excel 和 xmind,这两个都不算完美
    2、有解析 xmind 的包
    这个的确是有,而且我也做了一套,但是使用的时候发现我在编辑 100 多条用例的时候 xmind8 出现非常明显的卡顿。(i7 10 代,16G),xmind X 的 API,我是百度了很久没找到。。。如果有大佬知道请务必告诉我,万分感谢
    3、测试思路为主
    这种说法我觉得要挑战一下,一个人玩意识流还好,一个团队里面,如果没有维护好一套测试用例,系统大了怎么玩呢。包括来新人,最后就变成类似于开发的 “祖传代码”,谁都看不懂,然后重新写,这个实际上是有人力浪费的,一个系统一人写一套用例。如果做自动化,用什么衡量自动化的用例覆盖度呢。讲道理,不能抱着 “管我死后洪水滔天的心态” 来做事情。
    欢迎讨论哈

  • 转换工具的确有很多,但是 Xmind 之前写到一个文件 100 多条用例的时候,修改新增就开始卡了。。如果 xmind 团队愿意优化这一点,也还好,xmind 还有个问题就是不能和写用例的需求完全匹配。说白了,做测试分析用思维导图很好,但是能兼容测试分析和用例编写于一体的比较难。。

  • 还请大佬指教。。除了 excel 和 xmind 还真的没有见过用的比较多的了。。

  • 但是如果不把用例维护的难度降下来,真的好么?比如用 excel,就算保留了原始用例,一年后真的很难看懂,如果加上人员离职。。那么后面人怎么接手呢。。难懂的用例就和难懂的代码一样。都是写的时候爽,接手的人想骂人。。

  • 关键是 xmind 用例多了非常卡。。。。

  • 我的建议是,可以做,但是不能专门排期做,或者说再真正出成绩或者让上面看到平台的效果之前,不能专门排期做,可以利用下班时间做,做完然后推广,成功了,算你的成绩,没推广成功,也不算占用了工作时间

  • 求教,两家公司如何选择? at 2021年03月04日

    20 个人的技术团队竟然能做到上市?

  • 心里一直有个问题,资本是追逐标准化的东西的,因为标准化才可以提升效率,所以老板的目标中都有测试效率提升。那么测试工作有可能被标准化么?如果可以被标准化的化,那是不是就可能存在一套可以应对绝大多数场景的测试工具体系呢?这样对于所有测试工作者来说就都是 “美食”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