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于 groovy 引用的方案,我也尝试了一种,但是有点受局限,暂时没有更深入研究。示例如下:
    import groovy.lang.GroovyClassLoader
    import groovy.lang.GroovyClassLoader.*
    //创建一个 calssLoader 对象,解析 class 文件并生成对象,最后调用方法
    String scriptFilePath = Thread.currentThread().getContextClassLoader().getResource("./TestImport.groovy").getPath()//获取引用脚本路径
    GroovyClassLoader loader = new GroovyClassLoader() // 实例化 GroovyClassLoader 对象
    Class groovyClass = loader.parseClass(new File(scriptFilePath)) // 解析待引用的脚本文件
    GroovyObject groovyObject = (GroovyObject) groovyClass.newInstance() // 实例化 GroovyObject 对象
    groovyObject.test(request,requestInfoJson)// // 调用引用脚本文件的 test 方法

  • 你的第一种方法是运行次数的百分比,也就是每个请求的运行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
    第二种才是线程数(即虚拟用户)占总线程数百分比,这种在实际模拟真实场景时比较常见,但是你给的示例有点局限性,多个请求是等比例的 1:1:1:1,不过受你这个的启发,我自己尝试出了,多个请求按不同百分比的虚拟用户同时进行请求,不受运行次数限定,而是以运行时长来进行相应的测试。这样才具有实际测试意义。
    代码链接:https://www.cnblogs.com/fxcity/p/11239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