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这种群?你说的是不是以前深圳沙龙的活动群呀。。。。。
如果说测试工作效果的话,我们一般会有这几个度量指标:
1、用例完整度 、评审通过率
2、系统测试期间缺陷率
3、功能测试按时完成率
3、上线缺陷率
但这些指标的完成度,又和项目各个阶段又有关系,同时也会对项目其他阶段的一些内容进行管控:
1、需求变更次数(改动较大,或当出现需求歧义时,产品无法快速理清的,推动干掉)
在研发需求分析期间,允许需求变更可能性会大一些,但只要进入开发阶段后,需求变更通过率我们会控制的很低。
2、研发计划(所有的测试时间,都会根据研发计划进行,要求其所有功能全部迭代陆续进行提测)
我们同时也会控制研发计划的变更 ,开发同学只要产品找来说改东西,一般都会接受,但未考虑后续流程是否有影响 ,我们会拒绝所有开发自接的需求,所有需求必须走需求变更
3、功能提测(跟进并推进研发开发进度,确保研发能如期提测)
所有不能如期提测的功能,功能测试只能延后或者进行计划调整
4、缺陷修改周期(严格控制缺陷响应、修改时间,所有超出约定的时间后,测试会进行测试计划调整,项目计划变更)
5、风险控制(研发或测试进度出现严重风险)
周知项目,安排加班或砍需求,推进闭环。
加班可以加,但是项目需要知晓为什么加班解决了,
6、资源日历(人员工作量情况,人员分布 情况)
记录所有资源分布情况,当出现强加需求或者无法拒绝需求时,与大家一起调整资源日历
当然这样的话,测试做的事情会有些多,像以前团队就负责了需求管理、计划管理、进度管理、风险管理,最终上线日期其实也是测试根据各种计划给出的。(当然固定发版日项目,所有计划全部向上逆推)
上面说了,粗暴呀,而且也说了,要明确标准和流程 才行呀。
8 个开发 2 周,工作量得有多大?
在没有数据、流程支持下,测试时间是不是要最大化?(上线不只是单单 功能测试完就上线了吧,集成、系统测试、上线验收这些都不要时间嘛?)
为什么会被怼,只能说明没有证据证明为什么用这么长时间才是关键,当然这就又回归原点了,没有标准和流程 。
功能或者接口不占用工作量,这不应该是一个测试会说出来的话,这些要不要测试,既然要测试为什么不算工作量呢?
被人怼不可怕,这是催进成长的一部分,如果当有理由和证据说明就需要 5 周,谁来怼,就一句,质量出问题你负主责,我 ok
首先要确保测试是否有了标准的测试流程,需求到上线所涉及的流程是什么?
1、 8 个人做了 2 周,粗暴的统计一下功能测试时间:
研发时间 = 8*2*5*8 = 640 个小时
测试时间 = 研发时间 /2 = 320 个小时
测试天数 = 320/8/2/5 = 5 周
如果需要 5 周的时间做功能测试,有多少个测试阶段,那么每个阶段都需要时间。 继续往上加呀
2、我理解的是,在开发过程中,测试的精力一般也都在需求分析、用例编写、用例评审、测试场景准备中。空闲时间也不会太多的。如果很空闲,就和你上面所述描述不一致了。
测试是可以每天跟进开发进度,和开发协商功能提测,提前介入功能测试阶段
3、项目负责人从哪些方面压缩测试时间呢?并没有描述这块内容呀。。。如果我是负责人,核心点你没有说清楚 ,我也会压缩你呀.
缩减测试时间,那么是否接受测试质量差?
不接受测试质量差,那么测试为什么不压缩开发提测时间呢?
接受不了测试质量差、开发接受不了压缩提测时间的话,那么部分功能的质量为什么不可由开发负责。
其实根本原因在于,你们应该没有标准的测试流程,资源分配应该也没有资源日历用于查看资源工作量情况,建议先完善测试流程,对于资源进行管理,这样才会有标准的数据,以证明测试工作量,测试工时,用于向负责人证明,测试资源不够,测试工作量过大等等
只能给公众号发下,才能看到,后台邮寄的地址可以,没办法对接给你,你丢个图到公众号,公众号可以推给你微信
审核的时候有的不小心点了审核拒绝,优惠码未使用完时,默认都有效,请无视这个操作,直接发图就行
大家要给公众号发消息,索要码啊
没办法通过后台自动
发给大家呀。。。。
感觉有些跑偏了,楼主应该是偏业务方向测试的同学或者刚转行的同学
自己说自己点点点,这个明显有些妄自菲薄,我觉着这样是不对的,每个领域专精不一样的,所以工作重点也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说白了,市面上 80% 左右的公司,都是在做业务测试的,虽然很多公司都要求各种语言、技能之类的,但业务测试能力还是会放在第一位的,其他的测试技术是可以学习补充 的。
最近工作难找,疫情也是主要原因,不要太心急,工作机会少,可以看一些测试类视频和资源,补充 一下
正好也借机会梳理 一下未来个人发展~~
新同学感觉还是有些浮躁,做测试嘛,百屈不挠、没皮没脸。
想请教东西,心态还是平和一些的好
怎么说呢,不过我觉着万事可以先往好的地方想,从测试转向开发,也是一个好的方向和出路。
第 1 点来看,你应该是有一定的 java 基础的,能够编写 java 代码进行增删改查。
后端开发做的事情,其实和你是一样的,不外乎就是数据库表的删改查,只不过开发用的框架更多更杂一些,了解和学习下这些框架,应该是可以很快上手的。
内部转岗成功,未尝也不是好事。加油
就算后面又转回测试,但你有开发经验,也是加分项的,怎么算都不算吃亏
回复测试
我帮你改了~
接口可以理解只是服务端对外展示的一部分。
服务端构成相对来说,还是较为复杂的,spring 也有非常多的组件,很多我们看到的接口都是组件包装后的结果。
从架构层面来讲,又可能涉及到熔断、限流、降级、缓存、穿透、改写、异常保护等措施
接口测试过程中,可以将测试内容上升至架构层面开始,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服务端处理逻辑
不能指导研发进行接口开发的,不是好的接口测试
这里分为两种情况:
1、后端接口进行数据加工后,传递到前端,前端直接显示
2、后端接口直接将原始数据,传递到前端,前端加工后再显示
我理解现在是第二种情况,(不过建议还是要和开发确认清楚,很多公司对于这块区分理解是不一样的,划重点和开发确认)
当成正常的功能测试验证就可以了,所有的数据展示,就按照前端处理逻辑进行测试即可。(测试用例编写时应该与前端开发进行逻辑确认,接口开发进行原始数据确认)
同时也可结合接口文档,构造接口返回原数据,配合 Fiddler、Charles 改变返回值,进行前端其他逻辑覆盖验证
我们以前一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罗列一个影响范围,再找开发要一个影响范围,结合这个拉出一批测试用例。(当然这个范围是要项目组同学共同认可的,后面有其他歧义的时候再做查缺补漏)
如果要再细的话,就做代码版本 diff,但一般来讲没有这个必要,这个阶段进度就比较靠后了。
明天发出,6 号的时候,刚发了一波
转行做测试,有几点需要考虑一下:
1、年龄问题 (工作经验,虽然现在有非常多的手段来填补这个,但真实面试过程中,工作能力需要年纪相匹配)
2、学历问题 (非常现实,大部分公司要求是本科起)
3、沟通能力 (现在除了必需具备的能力外,很多公司都会考虑个人沟通、应变处理能力 )
4、自我预期 (做这一行,不代表真的比其他行业赚很多钱,尤其是测试,除非真的能精在一个领域上面,或者入职公司比较大,给的比较多)
pmp 项目管理 那本书
@fishfish-yu 我是社区的徐士钊,老师能留人微信嘛
测试环境是否独享资源,建议先和团队成员以及运维同学确认一下吧
我们基本和你这个一样,测试环境就是走 mock 或者沙盒测试,正式环境会针对特定测试账号生成一个支付订单,只要有支付链接回调,就默认接口没问题。
但是每次发版后,我们会使用这个账号进行一次真实订单支付,验证一次支付流程
每个公司不同阶段诉求不同,公司业务所需技术也不同,我理解没办法一概而论
现在外面都在抄一个概念,市场不景气呀,行业不景气呀,都在裁员,掌握了各种 各样技术就不会被裁之类的
但在公司中,就会发现,裁员和具备什么技术不能说毫无关联,只能说只有一丁丁关系
主要还是看的公司业务形态,对于现有团队规模的调整方式,以及测试团队在部门中的占比。
比如:
1、部门要求整体裁员 15%,人数一平均,各个团队分一分,有需要换新血的就借这个机会换一波,当然在测试人员本身就不够的情况下,是有可能不对测试进行裁员的
2、业务稳定,没有过多测试任务,公司确实会倾向于保留有自动化能力的同学
3、业务不稳定,资源严重不够,公司更愿意保留更熟悉业务的同学
4、在无法平衡的情况下,更愿意保留,平时在团队中担事,解决问题的同学
除了废开发外,就全剩收益了呀,定位方便,跟踪方便~
社区版会一直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