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写的差不多了,目前正在堆用例的过程。
用例达到一定数量后,在每次执行时,如何高效的筛选执行用例?
一个好的平台,首先得保证用例可被灵活 “索引”。常见的维度:
模块树(功能划分)→ 大范围定位
标签体系(业务场景、优先级、冒烟/回归)→ 灵活筛选
优先级字段(P0/P1/P2)→ 快速决定执行范围
执行历史属性(失败次数、最近修改、执行频率)→ 动态选择依据
👉 类似数据库里的 “索引”,多维度索引让你在任务创建时能随时切不同角度。
用户点 “新建任务” 时,应该支持三种典型选择模式:
一键选择常用测试集(比如【核心冒烟集】、【支付回归集】)。
动态规则:比如 “P0+ 冒烟 + 最近 7 天有变更”。
场景:CI/CD 流水线,固定跑冒烟 / 核心集。
在 模块树里快速勾选大类,比如 “支付模块”。
在 标签筛选器里进一步缩小范围,比如 “回归 +P0”。
可以 全选当前筛选结果 或 手动勾选部分。
👉 这个方式最灵活,适合人工干预场景,比如发布前选择特定用例。
输入搜索条件,比如:
用例结果直接加入执行集。
适合质量跟踪和快速回归。
任务创建后,还需要配置 怎么跑:
执行环境
执行策略
依赖配置(可选)
执行前,用户可以选择:
直接执行(临时任务)。
保存为 测试集:
👉 静态集适合稳定场景,动态集适合持续演进。
可视化链路编排:像搭积木一样把用例拖拽成 “场景流”。
推荐引擎:基于历史失败率 / 最近改动代码,推荐要执行的用例。
执行监控:实时查看进度、并发情况、失败截图。
智能回溯:某条失败的链路,可一键 “重新执行失败用例 + 依赖链”。
一个优秀的 UI 自动化平台,应该支持 模块树(大范围)+ 标签(灵活筛选)+ 搜索(动态选取)+ 测试集(复用沉淀)四位一体,在执行时还能配置 环境、并发、优先级、依赖,最后还能保存为静态或动态测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