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职言 超过 35 岁投简历杳无音信

何梓晨 · 2022年02月18日 · 最后由 何梓晨 回复于 2022年02月23日 · 6124 次阅读

超过 35 岁投简历杳无音信

共收到 25 条回复 时间 点赞

35 测试天花板了嘛

传说变成现实了吗。。

我目前在腾讯,周围有很多 80~85 的开发,甚至有几个 70 后的一线开发。

测试这边,也有 85 前的,所以我觉得还是看个人吧。

如果把测试工作干成了体力活,这么高薪的体力活儿,35 岁现象肯定是存在的。

35 岁投的应该是经理类或者资深测试类的岗位 如果还是初级测试 可能人家 HR 简历都很难过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视频,说是 35 岁不是天花板,而是到 35 岁的时候,你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有相应的技术沉淀,形成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测试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到 35 岁的时候,就不需要投简历了,应该从同事挖你到他们的公司,内部推荐,或是猎头推荐的方式找工作。当然了,能力必须和年龄匹配,否则就会很惨的。

35 我就去开滴滴,很舒服

基本同意楼上说的,但是挖毕竟不是多数,绝大部分还是投简历的,只是现在对技术岗位要求高,一个年纪段对应着一个阶段的要求,你要是不满足就很难找;年纪越大越明显,当然相应的薪资水平也会见涨

40+ 的表示还在干

田黎昕 回复

这些 80~85,甚至 70 后的一线开发同学,是最近 2 年跳槽去腾讯的呢?还是已经在腾讯 5 年以上了呢?
我身边也有年纪大的,但绝大部分都是很早就进公司一直没换工作的。

身边很多 35 的同事

培养一份副业,养着,静待花开结果!

楼主其实想表达的是 35 换工作难,这个每个行业普遍存在。

深圳,我前同事比我大很多,他 38 岁,去年年底公司裁员,今年年初就找到工作了。

这是传说中的开局一句话,剩下自行想象么。

没有当前能力和工作经验信息、没有投递了啥公司啥岗位信息,除了激发大家本来就有的焦虑情绪外,没啥意义。年龄是一道坎,但不是一道绝对跨不过去的坎。楼主可以试试问下熟悉的同行朋友,自己的简历有没有啥问题,帮自己分析一下,然后改善完善下?

PS:这个年龄一般除非是一直呆一家公司,否则一般都会期望你是技术资深/管理岗。这两类岗位相比从招聘网站收简历,更多来源是人脉内推或者猎头推荐。楼主既然从业这么多年,应该有点猎头人脉和其他公司的内推资源吧,可以多用一下?

这种帖子,除了看到后会让一些人焦虑,没有其他的屁用。

尹瑾瑜 回复

有啥方向推荐推荐啊

到这个年龄,拼的不是能力,也不是技术,拼的是人脉和圈子了。可能说你技术很好,但技术很好是相对的,并且也要有人知道你的好啊。目前这个年龄最好的是内退会比较可靠,因为有些可能很多,你投的简历,直接因为年龄就在 hr 那边刷掉了,不然到用人部门了~

你怕只是一个点工哦

今年都不太好吧。
35 基本要独挡一面。技术、情商至少有一个要高人一筹。
我自己快 40 了,40 就是技术、情商都要高人一筹,或者其中一项碾压别人。
这不是 35 的问题,这个问题从 25 就开始了,只是看到的人少了。
35+ 没有绝对的实力,还是别瞎折腾。。。(PS:这话我说的巨没有说服力,35 后我是没实力还死命折腾。最近两年技术上、认知层次有一次突破,至少 45 之前写代码还不会饿死。)

姜熠彤 回复

测试团队是去年才来的

35 岁按理说工作十年多应该都是别人去挖你或者猎头亲自联系你得。还需要自己手动投简历的,那你要自己思考下原因了。

亲身经历,年届 35 遇上公司人员优化 + 小孩需要照顾多方面因素,鉴于长期在一家公司(传统业务公司)所以圈子有限,平时主要专注研究工作需要的东西,没太多对外界的关注和交互,刚开始投简历时是比较没信心的,投了十几家,然后就陆续接到面邀,其中不少还是大厂,然后选了一家自觉相对合适的就入职了,后面其他再来的邀请也拒了。

心路历程:
1、平时多点积累和思考,关键时刻派上用场时,就能体会厚积薄发的好处了;
2、35 现象确实有,投简历时我还特意把年龄标在开头,如果企业介意就直接不必联系了,既然联系了就说明还有其他感兴趣的点,那就聊聊无妨;
3、虽说过程中投和面的公司不多,但投简历前,大概花了接近半年复盘经验和梳理技能,这一过程其实除了细化调整简历外,也是阶段明晰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毕竟到这个阶段,企业除了关注你的硬技能,也关注你的软技能;
4、身边大部分的测试从业人员,其实都不会有很强的架构研发背景,都是领域强相关的经验,如果性格不活跃或不外向,这种所以被同行挖或猎头挖机会就更少了,但不一定就能力不行,有时想到这点,还是觉得平台对个人的塑造很重要,不然个人独立意识不强,很容易就被环境同化了。

最后一点,虽然大环境下行业印象对测试定位不高,在转型冲击下市场容量甚至还在萎缩,但是这些问题并非测试单独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都在面临的问题。俗话说的好,树挪死,人挪活,就算大环境不友好,人也可以通过自己主动出击来发现机会,转岗也好,转型也好甚至转行也好,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就没那么多跨不过去的槛,难道不是么

江擎苍 回复

棒棒的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点击这里 注册